時事評論背景:
22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5年重點工作等有關情況。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孫志剛表示,取消藥品加成后,將建立多方共同承擔的補償機制,可以維持醫院正常運轉。
時事評論觀點:
取消藥品加成后,將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補助
孫志剛說,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主要是通過推進綜合改革建立起一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機制,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第一步必須取消藥品加成。“藥品加成政策在中國已經實行了幾十年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藥品加成政策逐漸發生了變異,逐步演變到今天以藥補醫的機制,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之前醫院的收入主要有三塊,一是醫療服務收費,二是藥品加成收入,三是政府補助。取消藥品加成后,醫院收入的三個渠道就改為兩個渠道,就只有醫療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由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的補助、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等多方來承擔。實踐證明,通過建立多方共同承擔的補償機制,可以在取消藥品加成之后維持醫院正常運轉。
首先要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升能夠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價格,主要是診療費、手術費、護理費等等,同時降低大型設備的檢查等價格。調整價格之后,通過提高醫保的保障水平,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等,老百姓看病負擔不會因此增加。另外,醫院通過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也可以降低醫院的運行成本,節省開支。各級政府要增加對縣醫院運行方面的補助,主要是基本建設、大型設備購置、重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符合政策規定的離退休人員工資和政策性虧損等6個方面,根據醫院運行情況增加補助。
提高基層醫院服務能力,建立分級診療體系
孫志剛表示,建立分級診療體系已經納入今年醫改工作的重點,我們要逐步建立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首先,必須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除了要提高基層的硬件裝備水平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的建設。這幾年我們在培養全科醫生、推進全科醫生制度、改革全科醫生的服務模式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我們要求全科醫生團隊要和居民進行簽約服務,和發達國家服務模式基本一樣,通過改善服務模式來提高廣大居民對全科醫生的認可度。”
其次,逐步轉變全國老百姓就醫的理念。“不一定有什么病非到大醫院去看,不必要都到大醫院排隊等候。”
中醫藥健康服務是新業態,將提供更多產品和服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介紹,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這個規劃是我國第一個關于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的國家規劃。規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中醫藥健康服務成為我國健康服務業的重要力量和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目前,中醫藥健康服務還處在起步階段,是一個新興業態。這需要更多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調動社會力量來發展健康服務,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產品和服務。
這其中要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第一是把中醫藥健康服務行業組織逐步建立健全起來,幫助行業組織提升能力。第二,要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咨詢、標準制定、行業自律、人才培養以及第三方評價等方面的作用。第三,更好地引導行業組織為企業服務,提供市場信息服務、管理咨詢服務、人員培訓服務等等。當前很多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規模比較小,小微企業眾多。通過行業協會,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企業能夠更好、更快、更規范地發展和壯大。同時,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把一些適合于行業組織管理的政府職責通過行政授權、委托辦事、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或轉移給行業協會、行業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