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禮儀的特點
來源:易賢網 閱讀:1139 次 日期:2015-12-17 08:41:29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現代禮儀的特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現代禮儀的特點禮儀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人們的行為準則,人們以此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協調和制約人際間的相互關系

與其他行為準則相比,禮儀具有以下特點:(一)傳統性禮儀是一個國家、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我國,現代禮儀是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的

它根植于傳統文化這塊沃土上,因而有著深刻的傳統性

“禮儀之邦”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修禮、崇禮、習禮的傳統美德,深深地融入現代禮儀之中,約束和規范著現代人的行為

禮儀是將人們在長期生活及交往中的習慣、準則固定并沿襲下來,有著廣泛的社會文化基礎,禮儀這種傳統性是根深蒂固的

在社會生活中,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大都沒有形成文字,無須刻意傳播,它是在人們相互交往中傳播、繼承、相沿成習,積淀下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傳統禮儀的那些煩瑣的、保守的內容不斷被摒棄,只有那些體現了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社會進步,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本質和主流的禮儀,才得以世代相傳,并被不斷完善和發揚

(二)共同性禮儀是在人類共同生活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同一社會中,全體成員調節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

禮儀隨著社會生產、生存環境和生活形態的變化而不斷充實完善,逐漸成為社會各階層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

禮儀的內容大都以約定俗成的民俗習慣、特定文化為依據,集中地反映了一定范圍內人們共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習慣,從而帶有明顯的共同性特點

禮儀又被應用于人們的社會交往之中,其范圍和準則必須得到廣泛的認可,才能在相當的范圍內共同遵守,這也決定了禮儀的共同性特點

由于交往范圍不斷擴大,原先由于地域和文化交流限制所造成的禮儀規范的差異逐漸被打破,許多禮儀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和認可,禮儀的共同性特點將會日趨明顯

(三)差異性禮儀作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其運用要受到時間、地點和環境的約束,同一禮儀會因時間、地點或對象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這就是禮儀差異性的特點

禮儀的差異性首先表現為民族差異性,不同民族的禮儀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各民族的習俗禮儀都凝結著本民族本地區人民的文化情結,人們嚴格遵循,苦心維護,難以改變

比如同是見面禮,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

禮儀的差異性還表現為個性差異,每個人因其地位、性格、資質等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同樣的禮儀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和特點

比如同是出席招待會,男士和女士要有不同的表現風格

禮儀的差異性還表現在其時代變異性,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豐富和完善

禮儀總是體現著時代要求和時代精神,因而會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差異

世界各國都很重視禮儀改革,現代禮儀發展變化的趨勢是使禮儀活動更加文明、簡潔和實用

(四)自律性禮儀是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規則,禮儀對人們的各種行為規范都有著廣泛的約束力,但這種約束力不是強制性的

禮儀不像法律那樣威嚴,也不像道德那樣肅然,禮儀的實施無須別人的督促和監督,有人冒犯了禮儀規范,也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禮儀的實施,主要是依靠人們自覺地利用禮儀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禮儀的自律性

禮儀的這一特點,要求人們在實施禮儀的過程中,樹立起一種內心的道德信念和行為修養準則,不斷提高自我約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際交往中自覺地遵守禮儀規范

禮儀的自律性并不是說禮儀是可以隨意冒犯的,不注意禮儀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會處處碰壁,孤獨、尷尬、失意總是難以擺脫,而自覺地注重禮儀,與人交往就會一帆風順,處處受人尊重

(五)等級性禮儀的等級性表現在對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士禮賓待遇的不同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用長幼之分、男女之別來規范每個人的受尊重程度

而在官方交往中,則要確定有官方禮賓次序,確定官方禮賓次序的主要依據是擔任公職或社會地位的高低

這種禮賓次序帶有某種強制性,不同的人因此而得到不同的禮賓待遇,但這并不意味著尊卑貴賤,而是現代社會正常交往秩序的表現,反映了各級公務人員的社會身份和角色規范

禮儀的等級性在社會交往中還表現為雙向對等性,即在不同地區、不同組織的交往中,雙方人員在公職身份和社會地位上要相近,業務性質要相似,以此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雙方的交往還應當是一種尊重互換、情感互動的過程,在禮節上要有來有往、相互對等

這是工作需要與禮儀要求的結合統一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日.禮儀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日.禮儀
易賢網手機網站地址:現代禮儀的特點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為準!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云南網警備案專用圖標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
云南網警報警專用圖標
未满十八18勿进黄网站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