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時間、地點:
考試時間為:2016年4月中旬(具體時間請關注通知),上午考試理論,下午考試實操(備注:考試時間安排與三校生考試在同一天進行)。
專業考試地點:昆明學院(昆明市 國家級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浦新路2號)
二、考試內容
專業課采用理論+技能的考試方式,滿分150分(其中理論課100分,實操50分),理論課考試科目為:中國烹飪學概論,實操課程為一個自選菜品制作。
(一)烹飪學概論考試
考試內容涵蓋烹飪原料的種類、產地、上市季節、品質鑒別和貯藏保管等商品學特性;對常見各類烹飪原料的組織結構、組成成分、風味以及烹飪運用特點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能夠掌握烹飪原料的選擇與基本加工特點。
1.考試采用閉卷、筆答的考試方式,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2較易試題約占50%、中等試題約占30%、較難試題約占20%。
3.單選題約占10%、多選題約占10%、是非判斷題約占10%、名詞釋題約占15%、填空與簡答題約占35%、綜合題約占20%
4.考試內容:原料的品質鑒別和保藏約占20%、植物性原料約占30%、動物性原料約占30%、調輔原料約占20%。
5.參考教材
閻紅主編:《烹飪原料學》,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8
趙廉主編:《烹飪原料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6.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緒論
考試內容:烹飪原料學研究的對象及內容、常見的烹飪原料分類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烹飪原料分類的意義和原則,烹飪原料的運用歷史、烹飪原料學的研究對象及內容,烹飪原料的生物學分類和命名。
第二部分 烹飪原料的品質鑒別與保藏
考試內容:烹飪原料的選擇;烹飪原料的品質鑒別;烹飪原料的保藏
基本要求:了解烹飪原料選擇的意義,要求和質量標準;掌握烹飪原料品質鑒別的依據、標準、方法、能根據烹調工藝的要求對常用的烹飪原料進行感官鑒別;掌握導致烹飪原料品質下降的因素,并針對品質下降因素采取的延長原料保藏期方法。
第三部分 植物性烹飪原料
考試內容:大米、小麥、大豆的結構、組成成分和烹飪運用特點;高等植物蔬菜的分類、質地特點和烹飪運用特點;藻類和菌類蔬菜的結構、質地和烹飪運用特點;鮮果、干果和果品制品的質地和烹飪運用特點及果菜制品的概念、分類和烹飪運用特點。
基本要求:了解各類糧食的生長、分布和品質特點;了解種子糧食作物的組織結構和成分;掌握大米、小麥粉和大豆的結構、組成成分、種類、質量鑒別標準和烹飪運用特點;掌握蔬菜的概念、分類、品種、組織結構、品質特點和烹飪運用特點;掌握根類蔬菜、莖類蔬菜、葉類蔬菜、果類蔬菜、花類蔬菜和孢子植物蔬菜的概念、分類、常用品種、烹飪運用特點;掌握蔬菜制品的種類、風味特點及代表品種。了解鮮果和干果在烹飪運用中的差別;掌握果品的概念、分類及烹飪運用特點;掌握果品制品的概念、分類及烹飪運用特點。
第四部分 動物性原料
考試內容:肉的組織結構及物化性質;畜類原料的種類和肉質特點;畜類副產品的結構和肉質特點;禽類原料及禽類副產品的結構和特點;兩棲類和爬行類組織結構和烹飪運用特點,魚類原料的組織結構、風味特點和烹飪運用規律;低等動物原料的品種特點。
基本要求:了解各類動物性原料的生長、分布、外形和品種特點。要求熟悉動物組織的種類;掌握肉的主要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組織的種類、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及其變化對烹飪加工的影響;掌握豬、牛兩種有代表性的畜類動物的肉質特點和烹飪運用特點;掌握最常用的腎臟、肝臟、胃、蹄筋和皮、乳汁的組織結構特點或風味特點以及在烹飪中運用;熟悉羊、兔等畜類以及其他副產品的結構和烹飪運用。掌握雞、鴨兩種有代表性禽類原料的肉質和風味特點和烹飪運用特點;掌握禽蛋的理化特性和烹飪運用;熟悉風雞、板鴨、咸蛋和皮蛋的特點和運用。掌握蛙類、龜鱉、蛇類原料的組織結構和烹飪運用特點。掌握魚類原料的組織結構、風味特點和烹飪運用規律;掌握魚類制品的特點和運用。了解并認識常用的淡水魚、海水魚和回游魚的種類的外形和肉質特點;海膽、海蜇、蝦、蟹、軟體動物等低等動物原料的品質鑒定和烹飪運用,了解基本的野生動物保護法規。
第五部分 調輔原料
考試內容:調味原料;輔助原料;
基本要求:了解調輔原料的生產工藝,調輔原料的分類知識和常見的調輔原料種類名稱、形態特征、基本的理化特性。掌握常用調味原料的質地和風味特點及在烹飪中的作用。了解輔助原料的基本理化特性、常用的種類、使用方法及其烹飪運用規律。
(二)實操課考試
1.考試說明:實操課程為一個自選菜品制作,原料可自帶,常規原料也可向我校申請購買
菜品評定主要從色、香、味、意、形5方面進行,每項各占10分,滿分50分。
2.評委設置:實操考試設置評委5名,其中昆明學院3名,校外2名。
昆明學院招生辦公室
201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