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背景:
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13日對外發布。新版《目錄》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大幅減少限制類條目,是歷次修訂中開放幅度最大的一次,彰顯了構建更加開放透明外商投資環境的決心,釋放了更加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信號。
時事評論觀點:
跨國直接投資是世界經濟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我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通過利用外資,促進了經濟發展、貿易增長、產業升級、改革推進,實現了互利共贏。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階段,國際投資規則、引資競爭、產業轉移呈現新特點。這就需要修訂完善政策,適應新常態,更好地發揮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更開放,是此次修訂的突出特點。我國在繼續推進一、二、三產業開放的同時,復制推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經驗,重點擴大了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開放,外商投資限制類條目減少一半多,外資股比限制同步減少。今后,一般制造業基本放開,外資將可以進入更多領域,投資的便利程度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更透明,是此次修訂的一大亮點。《目錄》按照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要求,允許類項目原則上不再保留外資股比限制,所有項目的股比規定一一詳細列明。過去一些“模糊規則”今天成為“明白規定”,部分投資者反映的“搞不清限制條件”等問題由此得到解決。透明度的提高,既符合我國簡政放權的改革要求,也將提高外商投資效率、增強外資企業活力。
更開放、更透明,將給外商對華投資帶來更多機會,也有利于我國更加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新常態下,我們引進外資的重點不僅是引進資金,更關鍵的是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充分的競爭,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當前,各國都在競相引進外來資本,發展本國經濟。我國正在由資本輸入國變為資本輸出國,需要保持積極主動的開放姿態推進國際投資合作,從長遠和全局來看待擴大開放的重要性。開放帶來挑戰,但只要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做好監管、防范風險,就可以在全球化大潮中趨利避害、掌握主動,既切實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又能在國際競爭合作中贏得更大的發展,進一步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實現開放和改革兩個輪子一起轉。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