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考官為了保證最優秀的人被選中,有時會在面試中設置種種語言陷阱,以探測你的智慧、性格、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應考者應注意這樣的語言陷阱,小心巧妙地繞開它。
用激將法遮蔽的語言陷阱
激將法是面試考官用來淘汰應考者的慣用手法。采用這種手法的面試考官,往往在提問之前就會用懷疑、尖銳、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視對方,先令對方心理防線步步潰退,然后冷不防用一個明顯不友好的發問激怒對方。如:你經歷太單純,而我們需要的是社會經驗豐富的人,你性格過于內向,這恐怕與我們的職業不合適,我們需要名牌院校的應考者,你并非畢業于名牌院校,你的專業怎么與所申請的職位不對口等等。
面對這種咄咄逼人的發問,作為考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無論如何不要被激怒,也不要結結巴巴,無言以對,那就掉進了對方所設的圈套。碰到此種情況,要頭腦冷靜,明白對方在做戲,不必氣惱。
測試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虛構一種情況,然后讓應考者作出回答。比如今天參加面試的有近10位候選人,如何證明你是最優秀的?這類問題往往是考察應考者隨機應變的能力。無論你給自己列舉多少優點,別人總有你不具備的優點,因此正面回答這樣的問題毫無意義。你可以繞過去,從側面回答這個問題。
請君入甕式的語言陷阱
在各種語言陷阱中,最難提防、最具危險的,可能要算請君入甕式的語言陷阱。比如,你前去應聘的職位是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面試考官也許會突然問你:您作為財務經理,如果總經理要求你1年之內逃稅100萬元,那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思考逃稅計謀列出一大堆逃稅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進了陷阱。因為拋出這個問題的面試考官,正是以此來測試你的商業判斷能力和商業道德。要記住,遵紀守法是員工最基本的行為要求。
總之,在面試中,面試考官也許會設計出各種各樣不同的語言陷阱,但只要你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同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可以越過面試中的各種語言陷阱。
誘導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面試考官往往設定一個特定的背景條件,誘導對方做出錯誤的回答,因為也許任何一種回答都不能讓對方滿意。這時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語言來表示。對這類問題可以先用不可一日而論作為開頭,把一個模糊的答案拋還給了面試考官。
另外一種誘導式的語言陷阱是,對方的提問似乎是一道單項選擇題,如果你選了,就會掉進陷阱。這時候切不可中了對方的圈套,必須冷靜分析,你可以首先明確指出這個前提條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釋三者對我們的重要性及其統一性。
挑戰式的語言陷阱
這類提問的特點是,從求職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對于應屆畢業生,面試考官會設問:你的相關工作經驗比較欠缺,你怎么看?對于女大學生,面試考官也許會設問:女性常常會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面試考官有時還會故意提出讓應考者尷尬的問題。如:你的學習成績并不很優秀,這是怎么回事?從簡歷看,大學期間你沒有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這會不會影響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這樣的問題,有的應考者常會不由自主地擺出防御姿態,甚至狠狠反擊對方。這樣做,只會誤入過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評價。而最好的回答方式應該是,既不掩飾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當,用明談缺點實論優點的方式巧妙地繞過去。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