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曲靖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考試
專業知識教法技能大綱
地理(初中教育崗位)
曲靖市教育局
★
一、考試性質
師范類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考試屬選拔考試,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考查、考核畢業生從事地理教師工作的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按招考錄用計劃擇優錄用,考試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區分度和一定的難度。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皩I知識”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教法技能”滿分50分,考試時間50分鐘。二者合卷滿分共150分,考試限定用時150分鐘。
試題類型:“專業知識”題型主要包括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兩大部分?!敖谭寄堋钡念}型為簡答題、教學案例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等。
三、考試內容
專業知識
(一)自然地理學知識
1.地球知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狀和大?。坏厍虻倪\動;地理坐標;地球的圈層構造;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態和特征。
2.地殼:地殼的組成物質;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大地構造學說;火山與地震;地殼的演變。
3.大氣和氣候:大氣的組成和熱能;大氣水分和降水;大氣運動和天氣系統;氣候的形成;氣候變化。
4.海洋和陸地水:地球水循環與水量平衡;海洋起源與海水理化性質;海水的運動;海平面的變化;海洋資源和海洋環境保護;河流;湖泊與沼澤;地下水;冰川。
5.地貌:地貌成因與地貌類型;風化作用與塊體運動;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與冰緣地貌;風沙地貌與黃土地貌;海岸與海底地貌。
6.土壤圈:土壤圈的物質組成及特性;土壤形成與地理環境間的關系;土壤分類及空間分布規律;土壤類型特征;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
7.生物群落與生態系統:地球上的生物界;生物與環境;生物種群和生物群落;生態系統;陸地和水域生態系統;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8.自然地理綜合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自然區劃;土地類型研究;人地關系研究。
(二)人文地理學知識
1.人地關系理論:人地關系理論;人地關系地域系統。
2.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農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工業經濟活動與地理環境;知識經濟與地理環境。
3.人口與地理環境:人口增長、分布與地理環境;人口素質與地理環境;人口結構與地理環境;人口移動與社會經濟發展。
4.人類活動的中心——聚落:城市;村落;城市與區域的關系。
5.文化活動與地理環境:地域文化系統的構成;文化與地理環境的互動關系;地域文化系統形成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特征;地域文化系統的綜合表現——文化景觀;文化塑造地理景觀。
6.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休閑活動與旅游活動;旅游活動與地理環境;旅游業對區域經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
7.政治活動與地理環境:政治活動概述;領土、自然資源與政治;文化與政治;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
8.自然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人文地理學的自然資源觀;世界資源問題;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9.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人類的環境觀;主要的環境問題及其類型;人類與環境協調。
10.區域發展與協調:人文地理學的區域觀;區域發展與演變;區域協調。
(三)世界地理
1.全球地表形態與全球氣候:地球表面形態;全球氣候帶和氣候型及其分布規律;全球氣候的時空變化及其對地表形態的作用;地表環境異常引發的全球性自然災害問題。
2.全球陸地自然帶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論研究:陸地自然帶的形成與分布;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分異。
3.全球海洋及不斷發展的海洋人類活動:全球海洋的分布與洋流系統;海洋自然資源的開發;大陸架的資源開發與海洋環境保護。
4.全球人地關系發展的歷史軌跡:全球人地關系的歷史發展;當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與全球可持續發展。
5.全球人類活動的基本地域格局:人類文化活動的地域格局;人口發展的地域格局與城市化;人類生產發展的緯向空間差異;人類經濟發展的地域格局。
6.主要的大洲和國家:亞洲地理環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日本、印度;歐洲地理環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英國、法國、俄羅斯;美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美國、巴西、加拿大;非洲地理環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埃及、南非;大洋洲地理環境——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環境,澳大利亞;南極洲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南極洲的生態系統和南極洲的發現與保護。
(四)中國地理
1.中國的地理位置與地貌特點:中國地理位置的地理意義;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的地貌特點,地貌形態的地理評價,主要地貌類型;中國的國情與國際地位。
2.中國的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氣候特點與形成,幾種重要天氣及其影響,氣候評價;土地資源的特點,數量,質量,評價;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水資源的特點,水資源的開發潛力;礦產資源的基本特征,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與評價;風景旅游資源的特點,類型與結構,空間分布與評價。
3.中國的海域與海洋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岸格局,海灣與港口資源;海域范圍,海洋水文特征;海島類型,海島資源。
4.中國的人口與經濟發展:人口的基本特點;土地利用,大農業的現狀與發展;水利的現狀,水利面臨的主要問題;礦業開發與總體布局,礦業開發中的主要問題;原材料工業布局,機電工業布局,紡織工業布局;交通網分布;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條件,旅游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途徑;城市的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5.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空間進程:區域文化的形成,各主要區域文化及特征;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各少數民族文化的空間差異,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區;歷史時期文化發展,演變。
6.災害與環境:環境問題的基本狀況,環境保護和建設的主要對策;生物多樣性分布中心,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法;減災建設,可持續發展中的減災對策。
7.國土整治與區域發展戰略:國土整治的政策體系;區域發展戰略。
8.景觀與區劃:國內外景觀研究的狀況;自然景觀的地域分異規律;經濟景觀的地域分異;人文景觀的地域分異。
9.中國分區地理:主要包括東北區、華北區、晉陜內蒙古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區、西北區、西南區和青藏區。分區地理著重掌握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條件和經濟發展特點及關系。
教法技能(地理教學)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
2.掌握地理教學過程特征、地理教材分析方法、地理知識類型與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設計、以及初中課程設計的理論與方法等。
四、考試要求
自然地理學和人文地理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是地理教師從業的必備學科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能力,區域地理學知識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主體知識。具體的考試要求:
專業知識
1.自然地理學部分,要求掌握組成自然地理環境各子系統的物質組成,分布特點和時空變化規律,認識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建立保護自然資源,維護人地關系協調的觀念,全面而系統地認識作為整體的自然地理環境。形成全面而系統的人地關系思想,進而深入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
2.人文地理學部分的要求,掌握人文地理學的發展、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滿足中學有關人文地理內容的教學需要,并具備從事一般科研和帶領學生開展相關課外活動的能力。
3.區域地理學部分:掌握世界和中國不同空間尺度區域特征,探討各區域內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現象的時空分布特征、運動規律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從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互為條件的角度去揭示區域的人地關系。掌握全球、各地理大區和主要國家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征和區域地理基本知識,樹立全球觀念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學會區域分析和區域綜合的研究方法,提高搜集、整理、運用地理資料和地理文獻的能力并掌握使用與繪制教學地圖、地理圖表的能力等。滿足中學有關區域地理內容的教學需要,并具備從事一般科研和帶領學生開展相關課外活動的能力。
教法技能(地理教學)
1.地理教學論部分:結合地理新課程改革靈活地掌握中學地理教材的分析處理方法;各類地理知識的教學設計、課程設計;各類教學方法的應用;中學地理教學評價等。應用地理教學理論分析評價初中地理教學現象的能力和素養。
2.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計資料及圖表等。
3.分析-綜合各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類活動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各方面)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
4.綜合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并運用于推導或闡釋地理現象。
5.使用和分析各種材料,進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認定、判斷及思維。
6.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并嘗試創造性地解釋地理問題。
7.了解地理學習評價的理念和方法。
五、題型示例
專業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50分)
讀右下圖,X以東是大洋,以西為陸地;Y以東為北美洲,以西為大洋?;卮?--2題
1.XY之間為()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XY33°N
2.X以西為()
A.非洲 B.南美洲 C.亞洲 D.南極洲120°E117°W
北京時間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順利發射升空。“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4天后轉到環月軌道。據此完成3--5題。
3.“嫦娥一號”點火發射時,印度(東5.5時區)的時間為()
A.15時05分 B.15時35分 C.16時05分 D.16時35分
4.“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上運行期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吉隆坡秋高氣爽
B.巴黎晝長夜短且白晝逐漸變短
C.阿拉木圖附近草原牧場茂盛
D.堪培拉的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增大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月球上觀測火星更清晰
B.在月球上發射人造天體更省能源
C.月球和地球上都有豐富的3He
D.潮汐的漲落受月球引力影響更大
圖1為我國局部地區某種氣象災害,平均每年出現次數的等值線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
6.這種氣象災害有可能是()
A.臺風B.沙塵暴
C.干旱D.寒潮
7.甲地受該種氣象災害的影響很小,主要原因是()
A.山地阻擋 B.地勢較高
C.距離海洋較遠 D.緯度較低
圖2為某種地貌發育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8.該地貌的發育,除了需要有石灰巖地層外,還需具備的條件是()
A.分布大面積的紅壤、磚紅壤
B.≥10ºC積溫在7500ºC以上
C.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
D.氣候溫暖濕潤
9.我國此類地貌分布區中,有些已成為十分貧困的生態災難區,其最主要原因是()
A.過度開采地下水,地面沉陷形成地塹
B.地表水都滲入地下,地表普遍干旱
C.任意排放工業廢水,水污染嚴重
D.植被破壞,石漠化突出
讀圖3,完成10--11題。
圖3
10.圖3所示景觀中,主要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形成圖②所示的千溝萬壑地貌景觀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蝕 B.風力堆積 C.流水侵蝕 D.流水堆積
讀下表,完成第12題。
12.此期間過境的天氣系統是()
A.反氣旋 B.暖鋒 C.冷鋒 D.副高
13.下列對圖4的分析,正確的是()
①a—d環節聯系了地球的各個圈層
②b環節直接為陸地降水輸送大量水汽
③c環節對陸地淡水資源的更新有重要意義
④d環節水量受地表植被條件影響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下列關于地表形態演變的敘述,與示意圖相符的是()
A.甲階段沒有受到內、外力作用
B.乙階段只受內力作用
C.乙向丙過程內力為主導,丙向丁過程外力為主導
D.乙向丙的變化主要是外力導致的
圖5為某大陸南部示意圖,①②附近的虛線表示洋流,a、b、c表示不同的自然帶;圖6為該地區某種自然景觀。讀圖回答15--16題。
15.對該地區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海區的鹽度高于②海區
B.主要河流的汛期出現在7、8月份
C.圖四自然景觀出現時,b區域氣候炎熱干燥
D.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北高南低
16.有關圖示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A.本區有世界最大的黃金開采中心——約翰內斯堡
B.A國是“國中國”,此類國家還有梵蒂岡、老撾等
C.本區最大國家經濟較發達,屬“北方國家”
D.扼守世界石油運輸的“海上生命線”
17.下列幾個省區的名稱、排序和圖序相符的是()
A.①廣東省②湖北?、墼颇鲜.①福建省②云南?、酆笔?/P>
C.①福建省②廣東?、墼颇鲜.①云南?、诟=ㄊ、蹚V東省
18.“桂林山水”風景區位于()
A.東南丘陵B.山東丘陵C.兩廣丘陵D.遼東丘陵
19.下列自然災害完全相關聯的一組是()
A.地震——臺風——火災 B.暴雨——山洪——海嘯
C.地震——泥石流——山崩 D.干旱——沙塵暴——大氣能見度低
20.下列現象及成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當烏蘇里江灑滿晨光的時刻,帕米爾高原還是星斗滿天的黑夜,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跨東西經度廣。
B.當南方的海南島已是春耕大忙時,北方的黑龍江還是冰天雪地,這主要是由于我國跨南北跨緯度廣。
C.由于黃河比珠江長,所以黃河的年徑流總量大于珠江的年徑流總量。
D.拉薩和成都夏季的氣溫差異很大,這主要是由于兩地的海拔差異大。
產業重心是區城產業產值空間分布的重心。圖示中國三次產業重心的經、緯度變化(不含臺灣、香港、澳門的統計資料)。完成21--23題。
21.圖中①、②、③線依次代表()
A.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B.第一產業、第三產業、第二產業
C.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 D.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
22.從產業重心的緯度變化看()
A.第一產業重心移動最快 B.第二產業重心移動最快
C.三大產業重心均向北移動 D.第三產業重心移動最快
23.自1985年至2003年,產業重心移動的趨勢是()
A.第一產業向東南 B.第二產業向東北
C.第二產業向東南 D.第三產業向東南
圖7是“護送2008奧運圣火登頂珠峰的大本營”圖片,圖2是浙江“雁蕩勝境”圖片。讀圖回答第24題。
24.形成珠峰大本營附近碎屑堆積物和雁蕩
山陡崖峽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侵蝕、流水堆積
B.冰川侵蝕、風力沉積
C.流水堆積、冰川侵蝕
D.冰川堆積、流水侵蝕
25.下列關于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影響的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全球各地的氣溫持續上升 B.我國西部山地冰雪總量減少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國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題10分,共50分)
26.讀右圖,在空格中填出正確答案。(10分)
(A)(平原)
(B)(海灣)
(C)(運河)
(D)(國家)
(E)(海)
(F)(宗教圣城)
(G)(海灣)
(H)(國家)
(I)(海洋)
(J)(海峽)
27.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此圖為我國的__________地區,它位于我國的級階梯。
(2)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稱: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級行政區名稱: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8.南極地區是科學家的天然實驗室。讀右圖回答。(10分)
(1)長城站的地理座標:
經度___________,緯度____________。
(2)每年都有大批科學家赴南極地區考察。當我國處于___________季時,是考察該地區最理想的時期。
(3)科學家在南極地區多年考察發現,該地區有冰雪融化、冰層變薄的現象,請你解釋原因: 。
(4)兩極地區都是冰雪覆蓋的寒冷世界,但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寒冷,主要原因是: 。
29.我國是世界上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家之一,讀下圖回答。(10分)
(1)據報道,2003年12月9日,黃河內蒙古河段累計封凍230千米,左圖中字母A、B、C、D、E代表的五條河流中,表示黃河的字母代號是 。與黃河一樣有結冰期的是B河和A河;在這五條河流中,汛期最長的河流是 河;圖中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與 mm等降水量線相似。
(2)甲、乙兩幅示意圖中,表示黃河上游梯級開發的是 圖。表示“地上河”的是 圖,“地上河”是黃河游的 特征?!暗厣虾印钡闹饕:κ?U> 。
(3)請你寫出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名稱 ;寫出我國最大的咸水湖名稱 。
(4)我國正在進行的南水北調工程,是把 流域(填字母代號)的水調到北方。
30.讀右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圖中甲一乙和甲一丙是兩鋒面,其中甲一乙為 (冷鋒或暖鋒)。圖中①、②、③、④四地,最有可能出現降水現象的是
地和 地。
(2)此時,丁地為 天氣,其原因是 。
(3)此時,②地盛行 風,③地盛行 風。
(4)未來數日內,④地可能會發生的氣象災害有 、 (舉兩例)。
教法技能(地理教學)
一、簡答題(本大題4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7~9年級地理課程內容除“鄉土地理”外,還包括哪幾大部分?
2.7~9年級地理課程實施要求達到哪些基本目的?
3.學習“鄉土地理”要達到哪些基本目標?
4.評價學生解決地理問題能力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二、評析教學案例(15分)
教學案例:
“山地的氣溫垂直遞減率”的發現教學
人教社,初中七年級上冊“氣溫的分布”
1.用富士山景觀圖建立地理表象,在景觀圖中,山頂上有積雪,山腳櫻花盛開;
2.復習原有概念性知識:海拔、氣溫;
3.結合景觀圖的發現過程:
4.地理事物的本質聯系:海拔高低與氣溫高低的關系;
5.獲得新判斷:在山地氣溫隨海拔的增高逐漸降低,據觀測,每增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結合家鄉的山地的海拔情況,計算氣溫的變化情況。
三、設計一個利用以下資料作為地理課程資源進行初中相關地理知識教學的教學設計(要求: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知識組成、教學過程)(23分)
汶川縣“5•12”地震震中映秀鎮由于持續暴雨,從都江堰通往汶川縣城的生命線——都汶路已經因泥石流而阻斷。據介紹,受到近日暴雨、泥石流等影響,都汶路已發生滑坡、塌方等大小不等的地質災害共計30多處,其中較嚴重的有五六處。在“5•12”大地震震中映秀鎮,都汶路百花大橋一帶,受嚴重泥石流災害影響,道路已經中斷。2009.7.17瓢潑大雨,山體滑坡,昨日凌晨5時許,都江堰虹口鄉遭遇泥石流襲擊,以前只有1米多寬的河溝,現在變得差不多有15米寬。2009.7.23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23日凌晨因暴雨引發泥石流,大渡河河道在短時間內形成了長3000米、寬約50米的堰塞湖,庫容達300萬立方米。
參考書目: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八年級)。
3.高等師范院校地理專業(??疲┫嚓P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