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 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020106)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精通經濟理論、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全面、系統地掌握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應用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解決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資源、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我校于2004年開始招收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研究生,專業代碼為020106,設有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資源與環境核算、投資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8個研究方向。
我校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是河北省重點學科。本學科運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以人口、資源、環境諸系統的協調發展為研究對象,通過探求生態系統、資源系統和人類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及變化規律,尋求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的最佳協調發展的組合點,以實現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平衡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建設,本學科已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和優勢的學術梯隊,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隊伍的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和學歷結構更加合理。目前,學科團隊中有學術骨干2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6人;碩士生導師11人;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得者1人;河北省優秀社科青年專家1人;河北省教學名師2人;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獲得者3人。學術隊伍中的人員既具有雄厚的哲學理論、經濟學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同時在礦產資源及經濟評價、資源與環境可持續利用方面積累了大量實際經驗,能夠將地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
近5年來,本學科學術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榮獲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7項,其中省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獲得科研項目立項105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 項,省部級80項,橫向課題23項,科研經費總計1653.33萬元;出版學術專著16部;在《中國國土資源經濟》、《財經問題研究》、《國際貿易問題》、《中央財經大學學報》、《中國礦業大學學報》、《河北學刊》、《經濟學動態》、《城市發展研究》和《統計與決策》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80篇,其中,CSSCI期刊論文38篇,EI檢索論文19篇,一般核心123篇。本學科設有經濟研究所、北歐研究中心、工業節能減排研究中心、經濟學教研室、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金融學教研室、統計學教研室和經貿綜合模擬實驗室。
金融碩士(025100)
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增強研究生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結構調整優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選拔培養質量,積極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我校于2015年開始招收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代碼為025100,設有金融理財規劃、證券期貨投資和保險精算3個研究方向。
我校金融學學科師資力量較為雄厚,學科科研成果豐碩。金融學學科目前擁有碩士生導師6人,教授10人,副教授5人,講師6人,博士10人,碩士10人。兼職教師都具有豐富的金融行業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功底,能夠將實務與理論很好地結合,完全能夠滿足雙導師制的要求。金融學學科帶頭人是河北省優秀社會科學青年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河北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及科技部財務評審專家,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專家。
近5年來,本學科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3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發表的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公開出版專著、教材13部,到位科研經費數百萬元,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4項,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 1項。學科主干課程《金融學》2007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國際金融》課程2005年被評為校級精品課。本學科設有金融學本科專業、金融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金融學專業雙學士學位班、風險投資班,擁有經貿綜合模擬實驗室。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030108)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通過2.5年的在校學習,使學生具有比較廣博的環境資源法學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的專業科學研究和寫作能力;對研究方向有比較全面深入的研究,熟悉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發展前沿及科研動向;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具有運用環境資源法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獨立從事該專業科學研究、高等院校教學,參與環境資源案件司法實踐活動,維護受害者環境資源權益,實際貫徹落實環境資源保護政策的工作能力。
我校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專業是河北省同專業最早招生的碩士專業,經過多年建設,已成為我校優勢專業之一,形成了穩定的四個研究方向:
1.環境資源保護法基礎理論方向。主要研究環境資源問題、環境資源保護以及環境資源法和環境資源法學的發展史,環境資源法的體系,環境資源法學的基本理論、原則和制度,環境權、資源權和發展權等基本權利,環境資源法律關系理論,環境資源法與環境倫理道德等內容。
2.自然資源保護法學方向。主要研究自然資源法的基本理論、原則、制度和體系,自然資源法的法律責任和糾紛處理,土地資源法、礦產資源法、水資源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動植物資源法、生態保護法等,各國資源法比較研究。
3.環境污染防治法學方向。主要研究中國環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等內容。
4.國際環境法學方向。主要研究國際環境法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制度、國際環境法律責任、國際大氣、水、海洋、生物等資源保護、防治荒漠化、防治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等問題。
本專業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碩士生導師7人,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學會杰出學者、河北十大法學專家、河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河北省優秀社科青年專家、河北省社科五十人工程專家、河北省政府法制專家庫專家等。先后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學重點學科研究基地項目、中國法學會研究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國家工商總局科研項目、省社科基金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等科研項目近百項,獲得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和中國法學會、中國知識產權法研究會等各項獎勵2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30余部,核心期刊等專業學術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部分學術成果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法制日報、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圖書評論、新華文摘、法學研究、中國法學、讀書評論等近百家報刊評論、轉載、轉引、爭鳴。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070901)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使學生掌握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知識以及正確的研究方法,對研究方向有比較深入、全面的研究,熟悉與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發展前沿及科研動向;理論聯系實際,具有運用現代地質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土資源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勘查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已形成巖漿作用與成礦效應、應用礦物學、層序地層學與能源盆地分析、礦床學與礦床地球化學、寶石學、礦產資源評價等穩定的研究方向。其所在的“資源勘查工程”為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
本學科現有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其中博士16人,碩士生導師9人。自2000年以來,本學科承擔國家級與省部級項目31項,項目經費逾千萬元,出版專著15部,發表論文400余篇。本學科雄厚的師資力量、高級別的研究課題和充足的研究經費以及先進的實驗室為高級地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球化學 (070902)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具有堅實的數理化基礎和良好的地質學基礎,系統地掌握地球化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熟練地掌握地球化學研究方法與技能,熟悉本領域的學術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綜合運用現代地球化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解決實際科研問題的能力,畢業后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工作,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事業單位的科研、生產和教學工作。
本專業形成了理論與計算地球化學、巖石與礦床地球化學、地球化學動力學、應用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等穩定的研究方向。本學科雄厚的師資力量、高級別的研究課題和充足的研究經費為地球化學高級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學科有教授10人,指導教師中絕大多數具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后研究經歷。近幾年來,本學科教師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總經費達幾千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數項,出版教材、專著多部,發表論文300多篇,三大檢索(SCI, EI, ISTP)收錄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50多篇(多數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上)。
構造地質學(070904)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比較廣博的構造地質學知識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及寫作能力,對本研究領域有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熟悉國、內外發展前沿及科研動向,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并運用現代地質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承擔構造地質學研究的能力,能在普通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近年來,本專業在幔殼運動與動力學過程、區域地質演化、成礦物質來源、成礦控礦構造、盆地分析、平衡剖面,特別是在幔殼演化與成礦作用與成礦規律研究、靶區預測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被地質勘探單位廣泛應用推廣,經濟效益巨大。
本專業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9人,碩士生導師9人,學科還聘請十余位院士、博導為課座教授。近年來,完成和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質大調查、省部級項目等數十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十余項,出版專著11余部,教材多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41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機構收錄。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計算機系統結構(二級學科)專業深入發展所需的核心基礎知識和某一專業化方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具備獨立開展專業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和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研、技術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共有教授11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士10人,碩士生導師12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幾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或教材近20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多項。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專業深入發展所需的核心基礎知識和某一專業化方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具備獨立開展專業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和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研、技術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生導師5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特別是智能計算獨具特色。幾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或教材近20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多項。
計算機應用技術(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專業深入發展所需的核心基礎知識和某一專業化方向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具備獨立開展專業學術研究或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能在普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和政府機關從事教學、科研、技術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共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5人,碩士生導師5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領域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特別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地質學的應用獨具特色。近幾年來,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出版專著或教材近20部,獲省部級科技獎多項。
礦產普查與勘探 (081801)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比較廣博的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知識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寫作能力,對本研究領域有比較深入、全面的了解,熟悉國、內外發展前沿及科研動向,具有理論聯系實際,并運用現代地質學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承擔成礦作用研究與資源勘查的能力,能在地礦類學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礦產普查與勘探學科已有五十余年的辦學歷史。本專業為國家級管理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其教師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本學科是我校傳統的優勢學科,在應用新理論開展地質找礦與勘查、油氣盆地分析與勘查、綜合信息分析與勘查、工程探測技術、農業地球化學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研究進展。自主創新的幔枝構造新理論豐富了地幔熱柱多級演化的認識,并在地質演化研究與地質找礦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解決了科學研究和地質找礦等方面的一系列難點問題,受到了地學界的廣泛重視。
本學科現有教授17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15人,碩士生導師14人,學院還聘請十幾位院士、博導為課座教授。本學科涵蓋資源學院、勘查技術學院、寶石與材料工藝學院等三個學院及地質調查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環境評價研究所。建有基礎地質、巖石學,遙感技術等16個實驗室及秦皇島、張河灣、臨城等5個實習基地。 2000年以來,出版專著20余部,教材10余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2項。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081802)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本研究領域國內外研究現狀,具有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較寬廣的專業技術知識。掌握各種主要勘查手段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方法,具有獨立從事生產、科研項目的能力,能在國土資源、水利水電、能源礦山、市政交通等行業和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從事教學科研、工程勘查和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包括:工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與災害地質,水工環地質勘查與研究,礦井地下水害勘查與防治、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地球信息采集技術與數據處理,地球探測儀器研制等。其所依托的“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為國家管理專業、河北省地質礦產教育創新高地和國家級特色專業。
本專業有教授4人,副教授12人,碩士生導師7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近年來,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項目和地方項目30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SCI、EI、ISTP檢索35篇,出版學術專著10部,獲省部級科技獎3項。
地質工程(081803)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堅實的數學、力學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對本學科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具有較深入的了解,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巖土工程等領域具有勘查、評價、設計、施工等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從事生產、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地質工程及相關專業在我校已有50余年的辦學歷史。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設有地下水科學與工程、水工環技術科學、礦山環境、崩滑災害預測預報、地基處理與深基坑等研究方向。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施齊全,辦學經驗豐富。現有教授1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0人。具有水文學及水資源河北省重點學科、河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河北省水資源環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研究生開展科學研究構建了一個較高的科研平臺。目前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更能充分發揮資源共享、理論和方法互補的優勢。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能夠為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選題提供豐富的素材,為研究生的科學研究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
地質工程(085217)專業學位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堅實的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土地資源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本學科所涉及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前沿領域和發展趨勢等內容具有較深入的了解,具有認識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獨立從事生產、科研和管理工作。
地質工程專業學位是在我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的基礎上設立而成,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在我校已有50余年的辦學歷史。已在礦產普查與勘探、區域地質調查、油氣盆地分析與勘查、地下水科學與工程、礦山環境、工程地質、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土地資源管理等方向取得了顯著科研成績。
本專業設有礦產資源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土地資源管理工程研究方向,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施齊全,辦學經驗豐富?,F有教授33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41人。本學科依托學校的水資源與環境學院、資源學院、勘查技術與工程學院和土地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以及地質調查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所等單位。本學科擁有水文學及水資源省級重點學科和礦產普查與勘探省級重點發展學科、國家級地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河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河北省水資源環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實驗教學平臺與環境。目前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70項,能夠為研究生科學研究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00)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工程和管理學理論基礎,掌握數學建模、系統理論和信息技術的基本方法,基于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科學地運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解決某一特定領域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能夠適應科學進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畢業研究生可在國土資源及建設行業內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建筑及房地產企業等單位工作。
本專業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國土資源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國土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綜合評價與區劃、國土資源規劃與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的信息化、全壽命周期項目管理技術、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房地產估價的理論與方法、房地產經濟、房地產企業管理等領域。
本專業有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10人,碩士生導師8人。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在相關研究方向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50多項,到校科研經費500多萬元,出版學術專著或國家規劃教材20部,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10余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會計學( 120201 )
“會計學”是管理學門類中“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主要是研究現代會計的最新理論和方法,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綜合性學科。培養目標:具有實事求是、勤奮學習、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學術態度、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熟悉會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向,系統掌握會計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門知識、基本方法,具備從事會計學理論研究和解決會計實際問題能力。
該專業主要包括四個研究方向:(一)會計理論與方法方向。1.會計理論主要涉及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信息質量和會計要素計量與確認研究、會計發展、會計信息化,中外會計準則體系以及會計國際化問題等重要的研究領域;2.會計方法主要側重于資源型企業會計制度設計、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會計政策設計與選擇以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會計環境、社會責任會計和環境管理會計等會計新領域前沿問題研究等。研究過程中注重實證方法的運用、注重中國上市公司的改革實踐。(二)成本與管理會計實務方向。1.成本會計主要針對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管理體制改革和成本管理制度設計等環節進行理論研究及應用分析;2.管理會計主要針對經營決策分析、經營決策評價、責任會計以及全面預算管理等問題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三)財務管理理論與方法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公司理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針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司財務契約、融資策略、投資方案評價、財務估價、股利政策選擇、公司治理結構、資產評估實踐、資本運營與價值管理、公司購并與資產重組等領域的一些專門問題,以及財務分析與業績評價;企業信用、財務風險預警、稅收籌劃、跨國公司理財等相關問題,進行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四)審計理論與方法方向。1.審計理論主要針對審計的產生與發展、審計規范體系、審計風險與審計方法、審計報告、審計責任與審計計劃等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2.審計實務主要針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基建審計、社會責任審計以及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審計等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及實證分析。
石家莊經濟學院會計學專業1956年開始招收地質財務會計中等專業,先后招收會計學本科專業(1981年)、審計學專科專業(1988年)、審計學本科專業(1994年開始招生,1998年國家專業目錄調整停招,2009年恢復招生)、財務管理本科專業(2000年)。目前會計學、審計學和財務管理等在河北省均屬于一批本科招生專業。會計學專業經過近60年的建設,2000年列為國家管理專業、2010年列為河北省特色品牌專業、2012年列為河北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3年會計學科被評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
會計學科現有教授(研究員)17人、副教授18人,其中博士(后)1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0人;該學科隸屬會計學院,其下設現代會計研究所、會計學教研室、審計學教研室、財務管理教研室、會計信息化教研室以及會計綜合模擬實驗室;目前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等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20余項,中國石化、冀中能源所屬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及財務制度設計等重大攻關課題40余項,到位科研經費近800萬元;該學科目前已經出版專著、教材40余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30余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5項。
會計碩士(MPAcc)(125300)
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簡稱MPAcc)是基于國家培養面向會計職業的應用型、高層次、高素質會計專門人才的需要,依托會計學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會計學(學術型)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企業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和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等河北省重點學科、河北省經濟管理重點實驗室、河北省軟科學研究基地、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的支持,經教育部、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立的一種專業學位,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系統掌握現代會計理論與實務以及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具備會計工作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石家莊經濟學院會計碩士(MPAcc)具有以下特點:
(1)辦學歷史悠久,部省共建,特色突出。學校前身為隸屬國土資源部(原地質礦產部)的河北地質學院。1953年建校初期就培養財務會計等地質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目前該行業中的總會計師、財務總監以及主管財經的負責人,80%來自本校會計學專業;學校在2000年下放到河北省之后,2013年5月,國土資源部、河北省政府再次簽訂“部省共建石家莊經濟學院協議”, 為國土資源行業發展和河北省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具有 “工管結合、地經滲透”特色的經濟管理類人才,有了制度保障。
(2)培養方向與職業能力結合緊密。根據專業學位與學術學位相比,更側重實際能力的培養;更突出會計職業實務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學術型與職業型的緊密結合的題點;結合服務于河北省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土資源行業發展需要以及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學校特色等因素,設定財務總監(CFO)和注冊會計師(CPA)兩個培養方向,以突出辦學優勢和特點。
(3)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會計學科擁有教授(研究員)17名,副教授(高級會計師)18名,其中具有博士(后)學位教師12名、擁有獨立董事、注冊會計師資格、證券從業資格、 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教師15人;同時聘請冀中能源、開灤集團、河北物流集團、東方熱電、河北省建工集團、永正得會計師事務所、財政廳等國企、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政府監管部門的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正高級會計師10余人,任該專業校外實踐導師。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以確保會計碩士(MPAcc)培養質量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企業管理 (120202)
本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誠信、博學、敬業、創新”為理念,借鑒國內外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的前沿成果,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實際,研究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與方法。立足河北,面向地方經濟建設與國土資源行業發展,以培養“適應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儒商”為目標。全力培養具有仁愛、誠信、感恩的品質,敬業、開拓、進取的精神,敏銳的創新意識,科學的管理思維,深厚的企業管理專業理論基礎,淵博的知識面,較強的戰略分析、決策、組織、指揮、協調、溝通與激勵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具有獨立從事該專業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在工商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黨政機關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為河北省重點學科和河北省管理教育創新高地,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企業戰略管理與公司治理、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企業戰略管理與公司治理方向主要運用現代經濟與管理理論、方法研究研究企業的戰略分析與制定、戰略評價與選擇、戰略實施與控制等;研究企業集團競爭力、資本運營、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以及財務管理等,為企業改制、資產重組、公司治理、戰略制定、財務診斷、防控風險等提供咨詢和服務。該方向的特色是發揮行業優勢,突出地礦部門企業集團戰略管理與公司治理研究。市場營銷管理研究方向以工商企業為依托,以經濟學、管理學、信息學、生態學、倫理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為基礎,跟蹤市場營銷管理的前沿,系統研究營銷倫理、顧客滿意、生態營銷工程、營銷戰略管理、營銷策劃、品牌管理、整合營銷、網絡營銷、服務營銷、體驗營銷、精確營銷等新理論、新方法及其實務。人力資源管理方向主要研究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并以工商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機關為依托,從微觀角度研究人力資源規劃和計劃、人員招聘、行為激勵、績效考核與評價、薪酬管理,開發培訓等方面的技術和模式;從宏觀角度研究就業、失業與社會保障理論與政策等。物流管理研究方向以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為依托,系統研究物流管理業務流程及相關理論前沿、新技術應用,讓學生在掌握物流業務各環節基礎上,熟悉供應商和客戶管理,解決企業物流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倉儲實務管理、運輸實務運作、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優化、物流信息工程、電子商務物流等方面的技術及應用,以及物流企業運營實務、速遞物流經營等具體問題。
本專業有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2人,在讀博士6人,碩士生導師13人。本專業已培養9屆碩士研究生共144人,其中8人分別考上了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開大學、河海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的博士,培養的研究生已成為有關單位的業務骨干。多年來,企業管理學科在企業戰略管理與公司治理、市場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等等方面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60多項,到位科研經費500余萬元,出版學術專著或國家規劃教材30部,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50余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1項。
旅游管理 (120203)
旅游管理是管理學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本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誠信、博學、敬業、創新”為理念,借鑒國內外旅游管理研究的前沿成果,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實際,研究現代旅游管理理論與方法。立足河北,面向地方經濟建設與國土資源行業發展,以培養“適應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與發展的新時代儒商”為目標。全力培養具有仁愛、誠信的道德品質,健康的身心,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敏銳的創新意識,科學的管理思維,深厚的旅游管理專業理論基礎,淵博的人文與理工知識面,較強的分析、決策、組織、指揮、協調、溝通與激勵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具有獨立從事該專業科學研究能力,能夠在旅游行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黨政機關從事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管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專業開設兩個研究方向: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旅游企業經營與管理。地質旅游資源開發體現了學?!暗亟洕B透”的辦學特色,發揮行業優勢,開創旅游學研究的新領域。該方向從區域協同、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區等角度,系統研究地質旅游資源評價、旅游市場行為、信息技術應用、旅游項目創意、旅游產品開發等內容,為相關單位提供規劃服務。旅游企業經營與管理以旅游企業為依托,跟蹤旅游學科發展前沿,系統研究旅游企業管理、企業營銷策劃、服務管理創新、旅游企業信息化、旅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
本專業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碩士生導師6人。多年來,旅游管理專業在服務業資源配置效率、旅游業信息化、旅游區域合作、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商品設計、生態旅游、旅游規劃與開發等方面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到位科研經費200萬元,出版學術專著或國家規劃教材10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技術經濟及管理(120204)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有堅實經濟管理理論基礎及廣泛的科技知識;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的現狀、發展趨勢和研究前沿;熟悉項目技術經濟評價、創新與創業管理、技術進步及其評價等專業基礎知識;系統掌握項目評價、創業管理與風險投資、技術創新與技術管理的理論與分析方法;了解國內外項目評價、創業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的發展動態及其趨勢,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能力、統計與數量分析能力、寫作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較高外語水平,能夠承擔各類企業技術管理與項目經濟評價的工作,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或其他單位、政府部門的經濟分析與管理、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專業研究方向包括項目評價與投資決策、創業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等。具體研究內容包括能源型投資項目評價的理論與方法、礦產資源開發項目評價的理論與方法、人工智能與現代項目決策、項目社會評價的理論與方法、技術創新項目評價、企業成長規律研究、創業機會識別、技術進步測度、技術進步規律、科技政策及其有效性評價等。
本專業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生導師8人。近年來,本專業教師在相關研究方向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30多項,到??蒲薪涃M220多萬元,出版學術專著或國家規劃教材20部,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20余篇。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工商管理(MBA)(125100)
MBA(工商管理碩士)是在工商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工商管理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基礎上,依托企業管理、會計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等河北省重點學科或重點發展學科以及河北省管理教育創新高地、經濟管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素養,滿足工商企業或行政事業管理部門需要的、綜合型、創新型高層次管理人才。
l 學制與年限:學制2.5年。提前完成課程學習和學位論文者,可申請提前答辯和提前畢業(提前期不超過半年)。學習方式采用周末及節假日、學期內集中兩次(每次2周)的形式。
l 研究方向:企業戰略與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與金融風險、企業運營與現代商務、地產開發與項目管理等。也可暫不固定具體研究方向,屆時根據學員及學校師資情況靈活選擇與配置。
l 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核心課、必修課、選修課和模塊課5大類。采用多段式授課方式,即由教師講授、外聘專家講授、移動課堂、企業參訪、案例討論、小組報告、課程設計等組成。
l 學位論文:采用雙導師制,每名學員均由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校外導師為企事業高管或政府部門管理人員?,F聘有27名校內導師、30多名校外導師。
MBA項目涵蓋商學院、會計學院、經貿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土地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法政學院等6個教學單位,現代管理研究所、經濟研究所等2科研機構;涉及6個省級重點學科或重點發展學科、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3門省級精品課程、以及攀巖設施、寶玉石展廳等拓展場所。擁有大批專業知識淵博、實戰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直接授課教師近50名;重視學員創新創業能力,榮獲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MBA專項賽的國家二等獎(銀獎)。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