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一、廣東省安全工程專業高、中級資格條件相關詞語或概念的特定解釋:
1、安全工程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中從事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領域科學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工程設計施工、生產運行控制,檢測檢驗、監督監察、評估認證,事故應急救援、調查分析與預測預防,教育與技術培訓、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2、勞動安全工程是指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實現對勞動環境與過程的控制,以保障勞動者安全。
3、勞動衛生工程是指通過工程技術手段實現對勞動環境與過程的控制,以保障勞動者健康。
4、檢測、檢驗及安全檢測檢驗儀器設備
檢測是指利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經試驗鑒定,對客觀的性能特征做出定性或定量描述的過程;
檢驗是指以單個或多個檢測結果為依據,經分析歸納,對客觀功能、價值做出綜合判定的過程;
安全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是指主要用于測定產品設備性能或生產作業環境勞動安全衛生指標的測試儀器及其輔助配套裝備。
5、安全系統工程是指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在安全工程專業技術領域中涉及總體設計與系統設計、監督監察與綜合性法規標準制定、事故危害預測預防與咨詢建議、事故調查分析與安全綜合評估、專業教育與技術培訓等的專業技術工作。
6、本專業:指安全工程專業,包括勞動安全工程、勞動衛生工程、安全檢測檢驗技術、安全系統工程4個分支專業。
7、本資格:分別指廣東省安全工程專業高級工程師、工程師資格。
8、本領域:指安全衛生領域
9、注冊安全工程師:指是通過由人事部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組織實施的一項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考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的專業技術人員。
10、凡冠有“以上”的含本級或本數量,“以下”的不含本級或本數量。如“稱職以上”含稱職;“3年以上”含3年。
11、地市級:指行政區劃為地級市以上市(含順德區)。
12、學歷(學位):指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學歷(學位)。各種培訓班頒發的結業證書或專業證書不得作為申報專業技術資格的學歷依據。未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招生的學校頒發的學歷證書不能作為申報的學歷依據。
13、根據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二級學科目錄》精神,增設“安全科學與工程”為工學門類下的第三十七個一級學科,代碼為0837。一級學科下設安全科學(083701)、安全技術(083702)、安全系統工程(083703)、安全與應急管理(083704)、職業安全健康(083705)5個二級學科。本學科門類下的一級學科之間視同相近專業;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之間視同本專業(或相近專業);二級學科的相關學科視同相近專業。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為綜合性學科,與其他涉及安全問題的相關分支學科交叉,并集中表征了安全的共性屬性。與本學科交叉的學科主要有:應用經濟學(0202)、法學(0301)、社會學(0303)、數學(0701)、物理學(0702)、化學(0703)、生物學(0704)、系統科學(0711)、統計學(0712)、力學(0801)、機械工程(0802)、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0807)、電氣工程(0808)、土木工程(0814)、水利工程(0815)、化學工程與技術(0817)、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0818)、礦業工程(0819)、石油與天然氣工程(0820)、交通運輸工程(0823)、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0825)、核科學與技術(0827)、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生物醫學工程(0831)、食品科學與工程(0832)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1004)、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公共管理(1204)等。
14、資歷:指從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起至申報當年8月31日止。所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的時間,在此期間全脫產學習者,應扣除其全脫產學習的時間。
15、系統掌握:指熟知并能應用自如。
16、掌握:指充分理解,較好地應用。
17、基本掌握:明其意,并能應用。
18、發明專利:指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或國外專利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發明專利。
19、項目(課題):指國家、?。ú浚⒌厥校◤d)、縣(區)及本單位下達的或合同規定的科研或技術開發任務。
既無獲獎且未被推廣應用的,或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項目(課題),或已批準立項,但仍未進行開發(研究)的科研課題(或工作)項目,不能視為申報人已取得的業績成果進行申報。
20、技術水平:專業技術工作能力。一般指通過考試、答辯及專家評審、鑒定認定的水平、能力。
21、科學技術獎項:指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各級政府批準設立的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發明獎、科技貢獻獎、優秀新產品獎、火炬獎、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社會科學獎等。根據《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中辦發〔2013〕33號)和《廣東省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實施細則(試行)》(粵人社發〔2013〕169號)精神,結合我省申報材料有效時限的要求,地市級科學技術獎項作為申報人業績成果的,其截止日期為2013年8月31日。
22、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項:指經各級政府部門批準設立的優秀工程獎、優秀設計獎、全優工程獎、優秀勘察獎等。根據《評比達標表彰活動管理辦法(試行)》(中辦發〔2013〕33號)和《廣東省規范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實施細則(試行)》(粵人社發〔2013〕169號)精神,結合我省申報材料有效時限的要求,地市廳級科學技術獎項作為申報人業績成果的,其截止日期為2013年8月31日。
23、獲獎項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級額定獲獎人數內取得個人獎勵證書者(以獎勵證書為準)。若有些獎項無法提交個人獎勵證書的,應提供獲獎項目獎勵證書(集體)、單位對獲獎者排名的證明及獲獎成果報告的責任表或頒獎部門的認可獲獎排名的證明。
24、主要技術負責人:指負責該項目的全面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完成任務和解決關鍵技術問題及疑難問題,在項目中承擔主要工作并對技術工作負直接責任的主要領導人(含負責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科技試驗、產品設計等工作的技術主持、主管人員)。
25、主持:指對項目全面負責,負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和解決有關技術難點問題,負責協調整個項目的工作的人員。
26、主要參加者:指在完成技術項目(技術工作任務)中的項目(任務)責任人及承擔關鍵或重要技術任務的分項技術主管或技術骨干。從事輔助性工作任務的人員,不能視為主要完成人。
27、技術骨干:指在完成技術項目(技術工作任務)全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和不可缺少的工程技術人員。
28、專項技術問題:是指在本專業領域中重要的技術,在項目任務中重要的分項技術問題。
29、疑難問題:指工程(或專業技術項目)中出現暫不分明,難以確定的,無現成辦法可解決的技術難題,須通過分析探索、科研試驗等手段才能找出解決辦法的問題。
30、大中型企業:劃分標準以國家、地方或行業相關標準為準。
31、新產品:是指采用新技術原理、新設計構思研制的全新產品;或者在結構、材質、工藝等某一方面比原有產品有明顯改進,從而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或擴大了使用功能的產品,包括政府有關部門認定并在有效期內的新產品,也包括企業自行開發研制,尚未經政府有關方面認定,但已投產1年以內的新產品。
32、學術專著:指取得ISBN統一書號,公開出版發行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或譯著。具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概念準確,反映研究對象規律,并構成一定體系,屬作者創造性思維的學術著作。其學術水平(價值)均由評委會專家公正、公平、全面地評定。凡文章匯編、資料手冊、一般編譯著作、普通教材、普通工具書不能視為學術專著。
33、論文:指在取得出版刊號(CN或ISSN)的專業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本專業研究性學術文章。是通過邏輯論述,闡明作者的學術觀點,回答學科發展及實際工作問題的文章,應包括論題(研究對象)、論點(觀點)、論據(根據)、結論、參考文獻等。凡對事業或業務工作現象進行一般描述、介紹、報道的文章,不能視為論文。所有的清樣稿、論文錄用通知(證明)不能作為已發表論文的依據。發表于刊物增刊類的論文按廣東新聞出版局相關規定執行。
34、宣讀論文:指在?。ú浚┘壱陨蠈W術會議大會上宣讀或學科分組會議上宣讀,并在相應論文匯編上全文(或摘要)發表的本專業學術論文。凡宣讀論文必須提交論文宣讀證書、論文匯編、會議日程安排等相關材料。摘要發表者須同時提交全文原稿。
35、主要作者、主編:指本專業學術專著或譯著的具體組織者,對該著作的學術、技術問題起把關作用。
36、過去有關規定與本資格條件不一致的,以本資格條件為準。
二、申報評審程序
(一)申報人向所在單位提出申請,并如實填報有關申報評審表格,在規定的申報時間內,按要求提交數量、質量符合本資格條件規定的申報評審材料,繳納評審費。申報人必須保證提交的申報材料的真實性。
(二)申報人所在單位收到申報人提交的申報材料后,應按規定逐一進行核對,提出審核評價意見,并按規定進行公示7天以上,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應及時進行核查,如實填報《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前公示情況表》。
(三)按屬地管理原則,申報人所在單位應根據管理權限將審核合格的申報評審材料,以及《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前公示情況表》,按時報所屬縣(區)或市人社部門,或省直主管廳(局),或中央駐粵和省屬企業人事部門審核。
(四)所屬縣(區)或市人社部門,或省直主管廳(局),或中央駐粵和省屬企業人事部門簽署審核意見后,根據評審權限,由申報人所屬縣(區)或市人社部門,或省直主管廳(局),或中央駐粵和省屬企業人事部門將申報評審材料加蓋騎縫章后集中報送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如屬省外委托評審的,須由該省人社部門出具委托書)。
(五)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對申報程序、條件及申報評審材料數量等進行審查后,將符合規定的申報評審材料提交評委會評審,不符合規定的申報評審材料按原渠道退回。
(六)評審評委會必須嚴格按照評審程序及資格條件的評審標準、申報條件的規定進行綜合評價,并通過無記名投票予以確認。
(七)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按規定要求及時將評審通過人員公示公告轉申報人所在單位進行公示7天以上。公示期滿后,申報人所在單位如實填報《評委會評審通過人員公示情況表》返回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評審未通過人員則由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按規定將《評審結果通知書》發給評審未通過人員本人。
(八)評委會日常工作部門將《評審通過人員公示情況報告》,以及評審通過人員的《廣東?。ǎ┘墝I技術資格審批、發證表》、《廣東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廣東?。ǎ┘墝I技術資格申報人基本情況及評審登記表》,以及評審通過人員信息數據報專業技術資格核準機關審核。
(九)經專業技術資格核準機關審核同意的,發給資格證書,不予核準的發給《不予核準通知書》。
三、申報評審材料要求:
申報人必須認真對照本資格評審標準和申報條件的要求,提交下列申報評審材料:
(一)按要求如實填寫《廣東省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表》(以下簡稱《評審表》)1份。
同時或不同時申報2個系列專業技術資格的,還應把申報另一系列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審表》作為申報本資格的附件一并提交。
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轉換后申報評審本資格的,還應把原崗位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審表》作為申報本資格的附件一并提交。
(二)按要求如實填寫《廣東省()級專業技術資格申報人基本情況及評審登記表》。高級一式20份、中級一式15份,其中原件1份。
(三)按要求如實填寫《廣東省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審信息錄入表》(普通)1份及其數據文件。
(四)提交大1寸近期免冠正面彩色照片1張,并貼在《貼資格證相片頁》上。
(五)提交個人《專業技術工作報告》。高級(3000字以內)一式10份;中級(2000字以內)一式5份。主要對取得現資格以來專業技術工作情況進行總結。一般應包括:基本情況(姓名、學歷、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名稱及時間)、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及取得業績成果情況、專業特長及經驗體會、今后努力方向等。
(六)按要求如實填寫《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申報專業技術資格評前公示情況表》1份(由申報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負責填報)。
(七)對照評審范圍的要求,在《評審表》等表格的相應欄目上,準確填寫申報專業及資格名稱。
(八)對照思想品德標準與條件的要求,提交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以來,各年度《年度考核登記表》復印件1份(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從人事檔案中復?。?,并將各年度考核結果準確填入“評審表”相應欄目處。
(九)對照知識水平和學歷(學位)、資歷標準與條件的要求,提交學歷(學位)證書、非學歷教育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任職聘書等復印件各1份,貼在《證書證明材料》相應粘貼頁上。
(十)對照外語條件的要求,提交職稱外語考試有效成績證書(明)原件或免試證明材料,并貼在《證書證明材料》相應粘貼頁上。
(十一)對照計算機應用能力條件的要求,提交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有效成績證書(明)原件或免試證明材料,并貼在《證書證明材料》相應粘貼頁上。
(十二)對照繼續教育條件的要求,提交記載取得現專業技術資格以來完成繼續教育情況,經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審驗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或證明材料復印件各1份,并貼在《證書證明材料》相應粘貼頁上。
(十三)對照經歷(能力)標準與條件的要求,提交反映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相關證明材料,并與業績成果材料一起裝訂成冊。
(十四)對照專業工作業績成果標準與條件的要求,提交經單位核實確認的業績成果(如獲獎證書、成果鑒定證書等)的證書(證明)及佐證材料復印件各1份。對科研立項課題(項目),應提交課題立項申請表、結題報告或階段性進展情況報告書(含主管部門組織的3位以上同行專家的審查鑒定意見),用“業績成果”封面頁裝訂成冊。
(十五)對照論文、著作條件的要求,提交規定數量內的論文或著作原件及相關證書。
(十六)如屬申報考核認定的,除須提供上述材料外,還需填寫《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申報表》、《廣東省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考核認定申報信息錄入表》各一份。
(十七)提交上述材料的復印件時,須經本單位人事部門驗證、審核、蓋章,經辦人簽名,并注明核實的年月日,并按要求進行分類、整理、裝訂。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程類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