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參加人的概念
行政訴訟參加人是指依法參加行政訴訟活動,享有訴訟權利和承擔訴訟義務,并與行政訴訟有利害關系的人,包括當事人、共同訴訟人、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行政訴訟參與人是指除訴訟參加人外的證人、勘驗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
在行政訴訟的不同階段,當事人有不同的稱謂:在一審中,稱為原告和被告;在二審中,稱為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在審判監督程序中,稱申訴人和被申訴人;在執行程序中,稱申請執行人或被執行人。
二、行政訴訟的原告
原告是指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24條第2款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行政訴訟原告資格的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①有權提起訴訟的公民死亡,其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在這種情況下,提起訴訟的近親屬是以原告的身份而不是以訴訟代理人的身份提起訴訟。近親屬的范圍具體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對公婆、岳父母盡了贍養義務的兒媳、女婿。②有權提起訴訟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也可以提起訴訟。
原告資格的其他情形包括:①合伙企業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以核準登記的字號為原告,由執行合伙企業事務的合伙人作訴訟代表人;其他合伙組織提起訴訟的,合伙人為共同原告。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作法定代表人;沒有主要負責人時,可以由推選的負責人作法定代表人。同案原告為五人以上,應當推選一名至五名訴訟代表人參加訴訟;在指定期限內未選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指定。②與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但不是具體行政行為直接針對的對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該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原告身份提起行政訴訟。③農村土地承包人或者村民小組對行政機關征用或者以其他方式處分其使用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的行為不服,可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④被撤換的企業、事業或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撤換法定代表人的決定,可以個人的名義提起行政訴訟。⑤行政機關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與被撤銷、變更的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個人或組織對撤銷行為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訴訟。⑥被注銷、撤銷、合并、強令兼并、分立或改變企業隸屬關系的企業,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上述行為的,可以原企業名義提起訴訟。⑦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特別股東會或者獨立董事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的經營自主權的,可以企業名義提起行政訴訟。非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的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但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因故不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推舉代表提起行政訴訟。⑧聯營企業的聯營各方、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的合營合作各方認為聯營或合資、合作企業權益或己方權益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的,均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行政訴訟。⑨當事人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間,其近親屬可以依當事人的口頭或者書面委托,以當事人的名義提起和參加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