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Ⅰ.課程說明
經濟學基礎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是為了培養考生市場經濟思維而設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系統學習,本課程要求了解:經濟學是什么、價格如何決定、消費者如何決策、企業如何決策、市場是萬能的嗎、如何衡量一國的富裕程度、失業與通貨膨脹離你遠嗎、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么、你希望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政府如何調控經濟。
Ⅱ.考試內容
本大綱的考核要求分為“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層次,具體含義是:
識記:能解釋有關的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達。是低層次的要求。
領會: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簡單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簡單應用要求在領會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一兩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
綜合應用:是指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能用學過的多個知識點,綜合分析和解釋比較復雜理論和現實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第一章 經濟學是什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欲望無限性與資源稀缺性的含義,了解經濟活動中的四要素,理解經濟學中“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的含義,掌握經濟學的概念,能用稀缺性的原理分析現實中的簡單經濟問題。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經濟學含義
(一)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馬斯洛五層次需要論。
(二)資源是稀缺的
稀缺性的含義。自由取用物品與經濟物品。
(三) 解決資源稀缺性問題的途徑
選擇。經濟學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經濟學定義。
第二節 經濟學的幾個重要概念
(一)經濟活動的四要素
廠商。消費者。市場。政府。
(二)經濟人假定
(三)看不見的手
(四)看得見的手
第三節 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一)微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的含義。微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二) 宏觀經濟學
宏觀經濟學的含義。宏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
第四節 為什么要學習經濟學
(一)學習經濟學有助于你作出更好的決策
(二) 學習經濟學有助于你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三)學習經濟學有助于你理解政府政策的優劣
三、考核知識點
(一)稀缺性和經濟問題
(二)經濟學的幾個重要概念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四、考核要求
(一)稀缺性和經濟問題
1、識記:(1)馬斯洛五層次需要論;(2)稀缺性的含義;(3)生產要素;(4)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5)經濟學定義。
2、領會:資源的稀缺性與經濟問題之間的關系。
(二)經濟學的幾個重要概念
1、識記:(1)經濟活動的四要素;(2)經濟人假定;(3)看不見的手;(4)看得見的手。
2、領會: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三)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
1、識記:(1)微觀經濟學的含義;(2)宏觀經濟學的含義。
2、領會: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的關系。
第二章 價格如何決定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本章闡述市場經濟運行的最基本原理,要求考生理解需求與供給的基本概念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需求規律、供給規律,了解均衡價格的形成和變動,理解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了解支持價格、限制價格的含義。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需求
(一)需求及其影響因素
需求的定義。影響需求的因素。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線和需求函數。
(二)需求規律
需求規律的含義。需求規律的例外。
(三)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
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含義。用需求曲線表示需求量增加或減少以及需求增加或減少。
第二節 供給
(一)供給及其影響因素
供給的定義。影響供給的因素。供給的表示:供給表、供給曲線和供給函數。
(二)供給規律
供給規律的含義。供給規律的例外。
(三)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
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含義。用供給曲線表示供給量增加或減少以及供給增加或減少
第三節 均衡價格及其應用
(一)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供小于求,價格上升。供大于求,價格下降。
(二)均衡價格的形成
均衡價格的含義。均衡價格的形成。
(三)需求與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供給不變,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需求不變,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供求規律。
(四)均衡價格的應用
支持價格。限制價格。
第四節 需求彈性及其應用
(一)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的含義與計算公式。需求價格彈性的分類。
(二)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程度。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三)需求價格彈性的應用
宜“薄利多銷”商品。宜“提價銷售”商品。
三、考核知識點
(一)需求
(二)需求規律
(三)供給
(四)供給規律
(五)市場均衡
(六)需求價格彈性
(七)供求分析的簡單應用
四、考核要求
(一)需求
1、識記:(1)需求的含義;(2)需求表、需求曲線和需求函數的含義;(3)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的含義。
2、領會:用需求曲線表示需求量變動與需求變動。
3、簡單應用:影響需求的因素如何對需求產生影響。
(二)需求規律
1、識記:需求規律的含義。
2、領會:(1)出現需求規律的原因;(2)需求規律的例外。
(三)供給
1、識記:(1)供給的含義;(2)供給表、供給曲線和供給函數的含義;(3)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的含義。
2、領會:用供給曲線表示供給量變動與供給變動。
3、簡單應用:影響供給的因素如何對供給產生影響。
(四)供給規律
1、識記:供給規律的含義。
2、領會:(1)出現供給規律的原因;(2)供給規律的例外。
(五)市場均衡
1、識記:(1)均衡的含義;(2)市場均衡、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含義;(3)供求規律的含義。
2、領會:需求和供給相互作用決定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過程。
3、綜合應用:分析需求和供給變動對市場均衡價格和數量的影響。
(六)需求價格彈性
1、識記:需求價格彈性的定義。
2、領會:(1)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系數的大小對商品需求進行分類;(2)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3、簡單應用:解釋商品價格上漲或下跌對總收入的影響。
(七)供求分析的簡單應用
1、識記:(1)支持價格的含義;(2)限制價格的含義。
2、領會:(1)支持價格的經濟影響;(2)限制價格的經濟影響。
第三章 消費者如何決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效用的概念,理解總效用、邊際效用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掌握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懂得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分析現實中的一些經濟現象。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幾個因素
(一)欲望
(二)偏好
(三)商品的價格
(四)預算約束
預算線的含義。預算線的圖形表示。
(五)效用
效用的含義。效用大小的測量方法。
第二節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一)總效用與邊際效用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含義。邊際效用遞減的原因。
第三節 消費決策
(一)消費者剩余原則
消費者剩余的概念。消費者剩余的啟示。
(二)消費者均衡原則
消費者均衡的概念。消費者均衡舉例。消費者均衡的啟示。
三、考核知識點
(一)預算約束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三)消費者剩余原則
(四)消費者均衡原則
四、考核要求
(一)預算約束
1、識記:預算約束線的含義。
2、領會:預算約束線的圖形表示。
(二)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1、識記:總效用和邊際效用的含義。
2、領會:(1)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之間的關系;(2)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3、簡單運用:運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來分析現實中的一些經濟現象。
(三)消費者剩余原則
1、識記:消費者剩余含義。
2、領會:消費者剩余的啟示。
(四)消費者均衡原則
1、識記:消費者均衡含義。
2、領會:消費者均衡的啟示。
3、簡單運用:消費者均衡的決策。
第四章 企業如何決策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生產、生產要素的概念,理解企業的生產目標,掌握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理解規模報酬及適度規模的含義,了解成本、利潤的概念,了解市場結構的類型與特點,能用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規模報酬理論分析現實中的經濟問題。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企業生產及其目標
(一)生產的概念
生產是投入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企業的組織形式。
(二)生產要素
勞動。資本。土地。企業家才能。
(三)生產函數
生產函數的含義??虏?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每個系數的經濟含義。
(四)生產周期
長期和短期的概念。不變生產要素和可變生產要素。
(五)企業的生產目標
利潤最大化的含義。生產者行為考慮生產、成本和市場。
第二節 企業生產投入與產量的關系
(一)短期生產中投入與產量的關系
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相互關系。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二)長期生產中投入與產量的關系
規模報酬。適度規模。
第三節 成本與利潤
(一)成本
生產成本。機會成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二)利潤
會計利潤。經濟利潤。
第四節 市場結構與企業決策
(一)完全競爭市場
完全競爭市場基本特征。完全競爭市場評價。
(二)完全壟斷市場
完全壟斷市場基本特征。完全壟斷市場評價。
(三)壟斷競爭市場
壟斷競爭市場基本特征。壟斷競爭市場上的企業戰略。
(四)寡頭壟斷市場
寡頭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寡頭壟斷市場評價。
三、考核知識點
(一)企業生產及其經營目標
(二)企業生產投入與產量的關系
(三)成本與利潤
(四)市場結構與企業決策
四、考核要求
(一)企業生產及其經營目標
1、識記:(1)生產的概念;(2)企業的主要法定形式;(3)生產要素;(4)生產函數的含義;(5)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含義;(6)短期和長期的概念;(7)廠商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含義。
2、領會: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每個系數的經濟含義。
(二)企業生產投入與產量的關系
1、識記:(1)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含義;(2)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含義;(3)規模報酬含義;(4)適度規模含義。
2、領會:(1)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相互關系;(2)邊際收益遞減規律成立的條件;(3)導致規模報酬的原因。
3、簡單應用:(1)單一可變要素合理投入區的確定,合理投入區中,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的特征;(2)確定適度規模應考慮的因素。
(三)成本與利潤
1、識記:(1)生產成本和機會成本含義;(2)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含義;(3)會計利潤和經濟利潤的含義
2、領會:機會成本與會計成本的區別。
(四)市場結構與企業決策
1、識記:(1)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2)完全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3)壟斷競爭市場的基本特征;(4)產品差別;(5)寡頭壟斷市場的基本特征。
2、領會:寡頭壟斷市場評價。
3、簡單應用:壟斷競爭市場上的企業戰略。
第五章 市場是萬能的嗎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市場失靈及其表現形式,理解公共物品與外部性的含義,理解貧富差距與基尼系數的含義,掌握政府干預市場失靈的手段,能正確分析身邊存在的市場失靈現象。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義
外部性的含義。外部性的表現形式。
(二)解決外部性的政策措施
稅收和補貼政策的使用。明確財產權。
第二節 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的含義。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的含義。非競爭性的含義。“搭便車”現象。公共物品的分類。
(二) 公共物品的供給
政府直接生產。政府間接生產。
第三節 貧富差別
(一)貧富差別的含義
貧富差別的含義。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二)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等的原因
人們掌握的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不平均。政府的政策。
(三)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平等與效率。收入平等化政策。
三、考核知識點
(一)外部性
(二) 公共物品
(三)貧富差別
四、考核要求
(一)外部性
1、識記:(1)外部性的含義;(2)外部性的表現。
2、綜合應用:解決外部性的政策措施。
(二) 公共物品
1、識記:(1)公共物品的含義;(2)非排他性的含義;(3)非競爭性的含義;(4)“搭便車”現象。
2、領會:公共物品的特征。
3、簡單應用:公共物品何以造成市場失靈。
(三)貧富差別
1、識記: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
2、領會:收入平等化政策。
3、簡單應用:洛倫茲曲線與基尼系數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第六章 如何衡量一國的富裕程度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GDP,人均GDP指標的概念,理解GDP指標的作用及局限性,掌握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能運用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簡單分析一國GDP的增長問題。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GDP及相關指標
(一)GDP含義
GDP的含義。理解GDP概念需要注意的問題。
(二)與GDP有關的幾個指標
GNP。人均GDP。個人可支配收入。
(三)GDP指標的缺陷
GDP不能準確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產出。GDP不能全面的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GDP沒有反映經濟發展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
第二節 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
(一)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
居民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凈出口。
(二)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GDP=消費+投資+凈出口
三、考核知識點
(一)GDP及相關指標
(二)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
四、考核要求
(一)GDP及相關指標
1、識記:(1)GDP的含義;(2)GNP的含義;(3)人均GDP的含義;(4)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含義。
2、領會:(1)理解GDP概念需要注意的問題;(2)GDP與GNP關系。
3、簡單應用:GDP指標的缺陷。
(二)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
1、識記:支出法各部分構成。
2、領會:(1)用支出法核算GDP;(2)節約悖論。
3、簡單應用:能運用GDP與消費、投資、出口的關系簡單分析一國GDP的增長問題。
第七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離你遠嗎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失業的含義及衡量指標,理解通貨膨脹的含義及分類,了解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含義及編制過程,能讀懂CPI數據的含義,掌握失業及通貨膨脹對經濟的影響,能根據失業、通貨膨脹及經濟增長的情況,初步判斷一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失業
(一)失業的含義
(二) 失業的衡量
(三)失業的分類
自然失業。周期性失業。
(四)失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對個人而言。對政府而言。奧肯定律。
第二節 通貨膨脹
(一)通貨膨脹的含義
(二) 通貨膨脹的衡量
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
(三)通貨膨脹的類型
溫和的通貨膨脹。加速的通貨膨脹。超速的通貨膨脹。
(四)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影響。對產出和就業的影響。
三、考核知識點
(一)失業及其分類
(二)失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三)通貨膨脹及其分類
(四)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四、考核要求
(一)失業及其分類
1、識記:(1)失業的含義;(2)失業率的定義;(3)摩擦性失業的含義;(4)結構性失業的含義;(5)周期性失業的含義。
2、領會:周期性失業與充分就業關系。
(二)失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識記:奧肯定律。
2、領會:失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三)通貨膨脹及其分類
1、識記:(1)通貨膨脹的含義;(2)消費價格指數的含義;(3)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含義;(4)溫和的通貨膨脹、加速的通貨膨脹和超速的通貨膨脹的含義。
2、領會:(1)通貨膨脹的含義;(2)消費價格指數的度量。
(四)通貨膨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1、識記:(1)通貨膨脹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效應的含義;(2)通貨膨脹的產出和就業效應的含義。
2、領會:(1)通貨膨脹對收入和財富分配產生的影響;(2)通貨膨脹對產出和就業產生的影響。
第八章 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什么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經濟增長的含義,理解經濟增長的源泉,掌握經濟周期四個階段的特點,能用本章所學知識,初步判斷一國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經濟增長
(一)經濟增長的含義
(二)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
經濟增長。經濟發展。
(三)經濟增長的源泉
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技術進步。
第二節 經濟周期
(一)經濟周期的含義
(二)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
繁榮。衰退。蕭條。復蘇。
(三)經濟周期的分類
長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四) 經濟周期的成因
創新理論。投資過度理論。消費不足理論。心理預期理論。政治性周期理論。貨幣周期理論。
三、考核知識點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二)經濟增長的源泉
(三)經濟周期的含義與分類
(四)經濟周期的成因
四、考核要求
(一)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1、識記:(1)經濟增長的含義;(2)經濟發展的含義。
(二)經濟增長的源泉
1、識記:(1)人力資源的含義;(2)自然資源的含義;(3)資本的含義;(4)技術進步的含義。
2、領會: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三)經濟周期的含義與分類
1、識記:(1)經濟周期的含義;(2)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 ;(3)經濟周期的分類。
2、領會:經濟周期四個階段的特點。
3、簡單應用:判斷一國所處的經濟周期階段。
(四)經濟周期的成因
1、識記:(1)創新理論;(2)投資過度理論;(3)消費不足理論;(4)心理預期理論;(5)政治性周期理論;(6)貨幣周期理論。
2、領會:創新理論、心理預期理論、貨幣周期理論關于經濟周期的解釋。
第九章 你希望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國際貿易及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含義,了解國際貿易政策的類型及內容,了解WTO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理解外匯與匯率的概念,掌握匯率標價的方法,能判斷一國貨幣的升值與貶值,能用所學理論簡單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國際貿易
(一)國際貿易的概念
國際貿易。貿易差額。對外貿易依存度。
(二)國際貿易政策
貿易保護政策。自由貿易政策。
(三)世界貿易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
第二節 外匯與匯率
(一)外匯的含義
外匯與外幣的關系。
(二) 匯率及其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
(三)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本幣貶值,促進出口、抑制進口;本幣升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
人民幣升值的利與弊。
三、考核知識點
(一)國際貿易
(二)外匯與匯率
四、考核要求
(一)國際貿易
1、識記:(1)國貿貿易的含義;(2)貿易順差的含義;(3)貿易逆差的含義;(4)對外貿易依存度的含義及計算;(5)非關稅壁壘表現;(6)最惠國待遇原則含義;(7)國民待遇原則含義。
2、領會:貿易保護政策措施;WTO對自由貿易的推動。
(二)外匯與匯率
1、識記:(1)外匯的含義;(2)外幣的含義;(3)直接標價法的含義;(4)間接標價法的含義。
2、領會:判斷一國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3、簡單應用: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
4、綜合應用: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第十章 政府如何調控經濟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宏觀經濟四大政策目標,理解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原理,掌握政府調控經濟的基本原理,能利用所學知識初步理解我國在不同時期出臺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
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的含義。
(二)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之間的矛盾及協調
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之間的矛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協調。
第二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一)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的內容。財政政策運用的一般原則。
(二) 貨幣政策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機制。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存款準備金率。
(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雙松”搭配,即寬松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搭配?!半p緊”搭配,即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搭配。寬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搭配。緊縮性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搭配。
三、考核知識點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二)財政政策
(三)貨幣政策
(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四、考核要求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1、識記:(1)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2)充分就業的含義;(3)物價穩定的含義;(4)經濟增長的含義;(5)國際收支平衡的含義。
2、領會:(1)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之間的矛盾;(2)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協調。
(二)財政政策
1、識記:(1)財政政策的含義;(2)財政收入政策的含義;(3)財政支出政策的含義。
2、領會:財政政策的內容及運用的一般原則。
(三)貨幣政策
1、識記:(1)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機制;(2)公開市場業務的含義;(3)再貼現率的含義;(4)存款準備金率的含義。
2、領會:貨幣政策工具的應用。
(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1、識記:(1)“雙松”搭配,即寬松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搭配;(2)“雙緊”搭配,即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搭配;(3)寬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搭配;(4)緊縮性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搭配。
2、簡單應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應用。
Ⅲ.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2、試卷題型:單選題、多選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
3、試卷難易比例:易、中、難分別為50%,30%,20%。
Ⅳ.教材及參考書目
1、教材:龔江南主編:《經濟學基礎(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2、參考書目:梁小民編著:《西方經濟學教程》,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8年版。
劉鳳良編著:《西方經濟學》,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
高鴻業主編:《西方經濟學(第五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Ⅴ.題型示例
一、單選題
如果消費者對某商品的偏好突然增加,同時這種產品的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我們可以預料( )
A、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都向右移動并使均衡價格和產量提高
B、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都向右移動并使均衡價格和產量下降
C、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都向左移動并使均衡價格上升而均衡產量下降
D、該商品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都向右移動并使均衡產量增加,但均衡價格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二、多選題(每題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選項,多選少選或選錯都無分,)
經濟學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有( )
A、生產什么 B、如何生產 C、為誰生產 D、如何消費 E、生產多少
三、名詞解釋題
1.需求2.GDP
四、簡答題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對企業進行決策有何啟示?
五、計算題
某君用20元購買X 、Y兩種商品,已知X的價格Px為1元,Y的價格Py為2元,又知X、Y能給他帶來的邊際效用如下表,
Q 1 2 3 4 5 6 7 8 9 10
MUx 16 14 12 10 9 8 7 6 5 3
MUy 15 13 12 8 6 5 4 3 2 1
求此君在不增加開支情況下的最佳的選擇。
六、案例分析題
我國經濟保持快速穩定增長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生產總值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這一時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物價水平保持平穩。同時大量外資的引入,使國民生產總值成倍地增長。
我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今后的一個時期,我們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在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科學技術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在21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
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國經濟在一個較長時期內保持較快增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需求不旺是我國經濟面臨的重要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自1996年以來,中央銀行已先后多次降低銀行利率,并采取了其他增加貨幣供給的措施。1998年,中央又發行1000億元國債,配套部分銀行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實踐證明,這些都是拉動需求的有效舉措。
問題:
1)什么是GDP,與GNP有什么區別?
2)簡要說明國民收入的支出法核算。
3)1996年至1998年政府采取的宏觀政策主要有哪些?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