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一、單選
1—5CBBCD 6——10DDCDA 11——15DCCCA 16—20DAADB
二、多選
1.CD 2.ABD3. CDE 4.AC5. AB 6.AC 7.ABCE8. ACD 9.ABCD 10.ABC
11. BCD 12.AD13. ABCD 14.BCD 15.ADE16. ABCE 17.ABC18. BCD19. ABC20. ACD
三、判斷
1.×2.√3.√4.√5.×6.√7.√8.×9.×10.×
四、辨析題
1.錯誤。解析:人身權是與公民、法人自身不能分離并不具有直接的物質利益內容的民事權利。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法人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而這些都屬于人身權。
2.錯誤。解析:根據我國憲法和選舉法的有關規定,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刑罰方法,一般不適用于正被勞教的人員。因此說,勞教人員沒有選舉權是錯誤的。另外,勞改人員并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因而仍然有選舉權。
3.錯誤。解析:經濟規律的發展變化雖然與自然規律不一樣,但都是客觀規律,它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基礎上產生和發生作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和改造經濟規律,也不能創造或制定經濟規律,而人們改變的只能是經濟條件。當然,承認經濟規律的客觀性,決不意味著人們在經濟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五、案例分析題
1.答:本案中審理程序存在以下錯誤:
(1)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簽收后,具有法律效力,本案二審中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后,劉拒絕簽收調解書,因此這份調解書不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劉不應對此向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市高級人民法院不應對此再審,而應告知劉此案應由市中院繼續審理并依法及時判決。
(2)即使把這份調解書看做是一份生效的調解書,市高級人民法院按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程序也是不合法的。因為調解書是二審法院做出的,再審時應適用二審程序。市高級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第一審判決書、二審調解協議書,將此案發回縣人民法院重新審理是錯誤的。正確的做法是:首先此案只能由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或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審,適用二審程序,再審做出的裁判不能上訴。其次,第一審判決書、二審調解協議書不能以裁定撤銷,只能裁定中止原判決書、調解書的執行。經過再審認定原法律文書確有錯誤,做出新的法律文書,才能撤銷原法律文書。
2.答:(1)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價值規律的作用,導致企業優勝劣汰,“蛇吞象”的事實說明了這一點。(2)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根據這一規律的要求,商品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價值量進行交換,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獲利多,發展快;反之,就會虧本甚至破產。(3)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競爭、優勝劣汰,對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展生產力是有利的,同時對企業樹立市場觀念、競爭意識、效益觀念也具有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4)產生“蛇吞象”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的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僵化,不適應市場競爭。而新機制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將競爭引入企業內部,職工失去“鐵飯碗”,分配上沒有了“大鍋飯”。新機制優越于舊體制,因而出現了“蛇吞象”。
六、答:我國是人口大國,當前和今后長時期,都將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并將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作為一個重大問題。這是非常必要的。勞動就業問題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政治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與社會各方面和企業及廣大勞動者共同努力,采取多種方式,切實把就業問題解決好。 (1)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擴大就業總量。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增加就業崗位作為重要職責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和宏觀經濟政策,首先要保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國家堅持擴大內需方針,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五年發行6600億元國債,帶動3萬億元社會資金,用于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拉動作用。1998~2001年四年中,僅國債項目投資就分別帶動經濟增長1.5、2、1.7和1.8個百分點,國債投資直接創造了500萬個就業機會。因此,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這既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需要,也是擴大就業的根本性舉措。 -
(2)統籌處理結構調整、深化改革與擴大就業的關系,不斷拓展就業渠道。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穩步推進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并使之與擴大就業有機結合。既要分流企業冗員,減員增效,又要切實搞好再就業工程,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既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又要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社區服務、餐飲、商貿、旅游等第三產業;既要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又要扶持多種所有制經濟,發揮非國有經濟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的作用。
(3)鼓勵支持創業,廣辟就業門路。擴大勞動就業是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不能由政府統包統攬,必須靠全民共同努力。要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業的機制,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會。當前要特別扶持各種所有制的中小企業發展。我國各類中小企業超過800萬家,占注冊企業總數的99%,提供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要認真落實國家政策,對提供新就業崗位和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給予鼓勵和支持,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創辦審批程序,擴大融資渠道,減輕稅費負擔。社會有關方面應積極為企業提供投資融資、貸款擔保、技術支持、人員培訓、對外合作、法律咨詢等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全社會都要轉變就業觀念,推行靈活多樣的就業形式,支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組織起來再就業。要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勞務市場建設,依法管理勞動用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4)加強職業培訓,提升就業能力。要有計劃、有步驟、大規模地開展勞動力培訓,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促進勞動者盡快就業、再就業和穩定就業。一是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工作重點由基本生活保障轉為就業保障,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人員進行創辦企業培訓。二是加強企業職工培訓,培養技術工人,對職工開展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培訓,提高做好本職工作、革新創造和轉業能力。三是面向城鄉初高中畢業生普遍開展職業培訓,加強職業指導,提高青年勞動者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四是廣泛利用現代通訊技術,面向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開展遠程再就業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和職業資格培訓。五是職業培訓、就業指導與企業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提高就業服務水平。
(5)扶持勞動就業弱勢群體,解決就業困難。目前存在的就業困難群體主要集中在資源枯竭礦區和老工業基地,以及一些難以找到工作的大齡下崗失業人員。這些人長期失業,家庭生活將陷入困境。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有關方面應當高度重視和關心這些處于困境的行業和企業,在保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同時,積極幫助城鎮困難群眾解決就業問題。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給困難群眾提供特殊就業照顧和就業援助,扶持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扶危濟困活動,使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社會主義社會的溫暖。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