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三個代表”中先進文化的重要意義
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只要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并帶領人民不斷前進?!边@一重要論述,是對無產階級政黨先進性的概括與重申,是我們黨八十年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黨中央在跨世紀歷史時刻進行戰略性思考得出的科學結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的豐富和發展。學習和領會這一重要論述,對于進一步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進一步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個代表”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只有不斷推進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才能鞏固社會主義制度,保證國家富強和人民安居樂業;只有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才能為發展生產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只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實現和發展人民的利益,我們推進改革和建設才能始終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江澤民同志在“三個代表”的論述中,著意把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并列起來,形成統一的整體,集中體現出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這在我們黨的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大文化的概念甚至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但通常文化的概念還是在中觀或微觀的層次上使用,大體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據悉,世界上對“文化”一詞的定義有300多個。在現代社會, 文化的作用日益被人們所了解和認識。尤其在信息社會,文化已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和財富,誰占領了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誰就搶占了未來社會發展的制高點。文化是人類社會的靈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凝聚力,是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展、實現自身本質力量的重要手段。人類從野蠻到文明,從刀耕火種的低級社會形態到信息化的現代社會,文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因而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如同能否代表社會生產力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樣,決定著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質和領導地位的確立,不僅在于它是先進社會生產力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而且在于它是用科學的世界觀武裝起來的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提高黨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要求我們黨在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必須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繁榮發展先進文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當今世界,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而又復雜的變化,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大勢所趨。一方面和平與發展的主題沒有改變,另一方面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冷戰思維時有表現。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各種思想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國內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處于關鍵時期,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任務很重。在世紀之交,繼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我們既面臨著嚴峻挑戰,更面臨著良好機遇。
第一,世界范圍內,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西強我弱”的格局在較長的時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思想文化的侵蝕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將會進一步加劇。美國歷屆總統都把輸出其“精神和文化價值觀”,作為瓦解和演變社會主義與第三世界國家的重要戰略。他們利用強大而系統的設施和組織,“在意識形態市場上推銷美國”。據1998年《華盛頓郵報》題為《美國流行文化滲透到世界各地》的文章介紹,美國最大的出口產品不再是地里的農作物,也不再是工廠里的產品,而是批量生產的流行文化產品,包括電影、電視節目音樂、書籍和電腦軟件等等。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1996年美國的軟件和娛樂產品在國際上的銷售額高達602億美元,超過該國其他任何行業。 我們能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權,這將是個嚴峻的挑戰。
第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特別是因特網的普及,使得各種信息大量涌入,鑒別和篩選信息難度加大。以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科技革命,給大眾傳媒帶來新的革命?;ヂ摼W以其制作周期短、傳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蓋范圍廣和直接落地等優勢,使得各種思想文化傳播更加迅速,影響更加廣泛。形形色色的東西上網,尤其是敵對勢力大量的反宣傳,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容低估,也給我們意識形態的管理增加了前所未有的難度。如何在這種復雜的思想文化環境中,鞏固黨的輿論宣傳陣地,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突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主旋律,減少不良信息的負面作用,這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個新的挑戰。
第三,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文化領域的情況錯綜復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已經確立,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小生產意識以及其它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消極影響還將長期存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培育和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開放觀念、競爭觀念、平等觀念、效益觀念的同時,社會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等方面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在改革攻堅階段,人們利益格局的調整,也會引起一些新的社會矛盾。尤其是利益原則在社會生活領域的廣為滲透,也導致了一部分人價值觀念發生偏差,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滋長蔓延,各種腐敗落后的東西沉滓泛起,使文化建設的難度不斷增加,這對文化發展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挑戰。
第四,人們的文化需求特別是群眾業余休閑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增加,對先進文化如何提高其廣泛的適應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加大,在激發社會活力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一些人那里,經濟意識增強了,但政治意識減弱了;商品意識增強了,但道德意識減弱了;追求個人利益和個人價值的觀念增強了,但奉獻精神和集體意識減弱了;享樂意識增強了,理想追求減弱了,浮躁的心態伴隨著消遣的欲望,使嚴肅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冷落。雖然說重視文化娛樂性相對文化政治化的年代,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但矯枉過正同樣也是危險的。流行文化的低俗化傾向,不僅是一個群眾文化娛樂生活問題,而且更是一個能否用健康文明科學的文化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的問題。如何用先進文化教育群眾,凝聚人心,同樣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
當然,挑戰與機遇共生共存。我們在清醒地看到困難的同時,也要充滿信心地看到我們面臨新的歷史機遇。
第一,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超級大國妄圖建立以西方價值觀念為主導的單極世界的圖謀難以得逞。盡管美國“一超獨霸”的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打破,但國際經濟政治格局面臨著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趨勢日益強勁。世界各國捍衛國家主權與尊嚴、維護民族獨立與文化特性,企盼和平與安寧、謀求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同樣也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反對“文化殖民主義”的呼聲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所認同。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和文化發展中新的變動因素不斷增加,文化霸權與反霸權的矛盾更加錯綜復雜,這就為我們利用矛盾,發展自己,包括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更加充裕的回旋余地和活動空間。
更多信息請查看哲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