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I 課程說明
1、 課程性質與設置說明
《傳播學》傳播學課程是國內新聞傳播學科必須開始的核心專業課程,目標是通過中西方傳播學理論和實踐的系統學習,使學生對傳播學的發展,各種理論、流派有一個全面的掌握,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利用傳播學知識,針對生活中紛繁復雜的傳播現象,進行思考、辨析以及進行各種傳播實踐的實際能力。
2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要求
A、了解傳播學的產生、傳播學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等;了解傳播學的學科背景,世界傳播研究的發展潮流和中國傳播研究的現狀
B、從傳播者、受眾、信息、符號、媒介、傳播技巧、傳播環境、傳播效果等方面比較系統地掌握傳播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
了解傳播學與各相關學科的知識的交叉性,具備初步的應用傳播學理論進行各領域研究的能力。
C、能運用相關原理分析傳播現象并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熟練運用社會調查方法,形成較強的傳播實踐能力。
II 課程內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 傳播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問題
第一節: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1、把握傳播概念
2、傳播與信息
信息定義、社會信息的特殊性質
3、傳播的定義和特點
第二節: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規律的科學
傳播學的研究對象
1、播的系統性:社會傳播的五種類型(人內、人際、群體、組織、大眾)
2、社會信息系統的特點:社會信息系統的四個特點
3、社會信息系統的運行與社會發展;傳播障礙與傳播隔閡;傳播學的任務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傳播學
1、在人類交往活動的大系統中把握傳播:馬恩交往理論與美國傳播學的本質區別
2、從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辯證關系中把握傳播:精神生產精神交往與物質生產物質交往的辯證關系;精神生產精神交往的獨立性和能動性
問題一:社會信息與自然界的其他信息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問題二:什么是傳播?它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第二章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第一節: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第二節: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1、口語傳播時代 2、文字傳播時代 3、印刷傳播時代 4、電子傳播時代
第三節:信息社會與信息傳播
問題一:人類語言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問題二:試述傳播學家哈特對媒介系統的分類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第一節: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1、符號的定義
2、信號與象征符
3、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
第二節: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1、意義的定義
2、符號意義的分類
3、傳播過程中的意義
第三節:象征性社會互動
1、人類的象征行為
2、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
3、象征文化與現代社會
問題一:什么是符號?
問題二:什么是象征性社會互動?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第一節:傳播的基本過程
1、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
2、幾種主要的傳播過程模式:
(一)直線模式:拉斯韋爾的傳播過程模式;香農-韋弗數學模式
(二)循環和互動模式:奧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環模式;施拉姆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
3、傳播過程的特點
第二節: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1、傳播過程研究與傳播系統研究
2、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
3、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
問題一:大眾傳播學研究的五個主要領域?
問題二:傳播過程有什么特點?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第一節:人內傳播
1、人內傳播的定義
2、人內傳播的過程與結構
3、作為社會心理過程的人內傳播:米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米德關于內省式思考的觀點
第二節:人際傳播
1、人際傳播的定義
2、際傳播的動機:人際傳播的四個動機;庫利的“鏡中我”理論
3、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社會功能:人際傳播的四個特點(渠道多方法活、意義豐富復雜、雙向性強、非制度化);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兩個主要研究領域
4、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
問題一:庫利“鏡中我”概念
問題二:米德關于內省式思考的觀點
第六章 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第一節:群體傳播
1、群體的特征與社會功能
2、 群體的概念
3、 群體的社會功能與意義
4、群體傳播及其內部機制
5、 群體傳播與群體意識的形成:群體意識三個方面P92;群體意識的形成P92
5、群體規范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
6、 群體壓力與趨同心理
7、集合行為中的傳播機制:集合行為的概念;集合行為產生的三個條件;集合行為的三種特殊的傳播機制
第二節:組織傳播
1、組織與組織傳播:
組織的概念與結構特點;組織傳播極其功能組織傳播的定義;組織傳播的四個功能
2、組織內傳播的過程與機制
3、組織外傳播極其形態
問題一:什么是群體規范?
問題二:集合行為的定義及其發生的基本條件
第七章 大眾傳播
第一節: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大眾傳播的定義;大眾傳播的特點;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拉斯韋爾的三功能學說、賴特的四功能說、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三功能觀
第二節: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1、大眾報刊與大眾傳播
2、電報、電影、廣播與大眾傳播;
3、電視媒介與當代大眾傳播的發展
第三節: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1、大眾傳播與現代人生活:
2、關于大眾傳播社會影響的兩種觀點
3、傳播、信息環境與人的行為
大眾傳播與現代化信息環境
現代社會中“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現象
問題一:大眾傳播的四種功能觀
問題二:什么是信息環境
第八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
第一節: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
1、國家與政府四個方面的控制
2、受眾對媒介控制的四種手段
第二節:關于傳播制度的幾種規范理論
1、麥奎爾的“規范理論”的六種類型
2、資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規范理論
3、發展中國家的傳播制度和媒介規范理論
問題一:自由主義媒介規范理論
問題二:社會責任理論
問題三:民主參與理論
第九章 傳播媒介的性質與作用
第一節:作為工具和技術手段的傳播媒介
1、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一) 媒介即信息 (二) 媒介:人的延伸; (三) “熱媒介”與“冷媒介”; (四) 麥克盧漢媒介理論的意義與局限性
2、媒介工具和技術的現實社會影響
(一)“電視人”與“容器人”概念 (二)電視與人的“充欲主義” (三)、新媒介的發展均勢及其沖擊 (四)“電子烏托邦”思想項基本原則
第二節:作為社會組織的大眾傳播
1、傳播者與大眾傳媒:
2、大眾傳媒的組織目標與制約因素
3、傳媒組織在信息生產中的作用
(一)新聞選擇的“把關人”理論:懷特的“把關”模式及后來對它的補充 (二)大眾傳媒的把關標準 (三)把關過程的實質
問題一: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媒介即訊息
問題二: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熱媒介和冷媒介
第十章 大眾傳播的受眾
第一節:“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第二節:幾種主要的受眾觀
第三節:“使用與滿足”
“使用與滿足”的基本觀點 和對“使用與滿足”研究的評價
問題一:“使用與滿足”理論
第十一章 傳播效果研究
第一節:傳播效果研究的領域與問題
1、傳播效果的概念含
2、第二節:傳播效果研究的歷史與發展
傳播效果研究的三個階段
3、70年代以來的宏觀效果研究
第三節:傳播效果的產生過程與制約因素
1、傳播主題與傳播效果
(一)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二) “休眠效果”
2、傳播技巧與傳播效果
(一)一面提示與兩面提示 (二)兩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三)“明示結論”和“寓材料于效果之中” (四)“訴諸理性”與“訴諸感情” (五)“警鐘效果”
3、傳播對象與傳播效果
(一)輿論領袖(二)群體歸屬與群體規范的影響
問題一:傳播效果研究的三個階段
第十二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傳播效果
第一節:大眾傳播與環境認知
1、“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概要及特點
2、對“議程設置功能”的研究
三種考察議程設置功能的機制(知覺模式、顯著性模式、優先順序模式)
3、“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意義與問題
第二節:大眾傳播、社會心理與輿論
1、“沉默的螺旋”理論的概要
2、“沉默的螺旋”理論特點
3、對“沉默的螺旋”理論的研究與批判
第三節:大眾傳播的潛移默化效果
1、“培養”理論的起源與背景
2、“培養”理論關于社會與傳播的基本觀點
第四節:大眾傳播與信息社會中的階層分化
1、“知溝”理論產生的背景:蒂奇諾的“知溝”假說P230
2、“知溝”理論及其反命題:
3、“知溝”理論的應用研究極其意義
問題一:簡述“議程設置功能”理論的概要和特點
問題二:試分析“沉默的螺旋”理論的三個基本命題
問題三:簡述”培養“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十三章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
第一節:從國際傳播到全球傳播
國際傳播與全球傳播的概念
第二節:關于世界信息傳播秩序的爭論
1、世界信息生產和流通的失衡情況
2、信息與國家主權問題
3、文化帝國主義問題
問題一:什么是國際傳播?
問題二:國際傳播的主體有哪些?
第十四章 傳播研究史和主要學派
第一節:傳播學的起源、形成和發展
1、傳播學的早期學術思想源流
2、傳播學的奠基者與學科開創者
3、信息論和控制論對傳播的貢獻
第二節:傳播學的主要學派
1、傳播學的經驗學派:
2、傳播學的批判學派
問題一:簡述傳播學的四大奠基人
問題二:簡述傳播學的學科創始人
問題三:比較分析傳播學的兩大學派
更多信息請查看甘肅省事業單位招聘網